【大紀元2010年12月31日訊】(大紀元記者江禹嬋臺北報導) 霸凌新定義出爐後,將原來的「長期反覆發生」條件刪去後,學者認為,雖然可讓學校涵蓋更大的關懷度,但也會使通報件數快速增加,通報時應建立篩選機制,劃分單次和反覆案例,若與國際定義混淆,反而會讓台灣成為全世界霸凌最嚴重的地方。
教育部和台北市教育局舉行99學年度北區各級學校「反霸凌安全學校推動」觀摩研討會,邀集各級學校教官、學務和訓導人員共同探討。
東華大學課程設計與潛能開發學系教授李明憲表示,現在國際霸凌定義全都包含反覆發生的條件,若只用新定義來通報霸凌案例,不僅會和國際定義混淆,通報數目將會大幅提高,導致與國際比較時,台灣會變成全世界霸凌最嚴重的地方,也影響國際和社會觀感。
李明憲建議,學校通報時抱著關懷立場可通報所有案例,但應建立篩選機制,劃分新定義和霸凌原來的精確定義,同時教育部統計時,也該同樣篩選,如此學校既可照顧到每件案例,教育單位追溯案例也更能對症下藥。
如何防止霸凌?他提到,除了社政、警政和輔導外,學校內部也該建立教學、環境和政策鐵三角,並整合校內和校外的社政、警政資源的交流平台,和學校、社區環境的改善,這樣更能解決霸凌問題。
事前預防比事後輔導更為重要,尤其是如何尊重差異。至善國中校長鍾芷芬提到,如果及早了解學生特質,再給予輔導可更有效防止霸凌發生,尤其戶外活動作比坐在教室適合觀察學生。
此外,應教導學生如何包容、尊重差異;因不少身障、情緒障礙等特殊學生容易成為被霸凌的對象,和其他學生相處也容易產生問題,因此學校需給從學生心理建設,如何與特殊同學相處為首要,並強化學生的旁觀者責任,遇到不平之事可勇於發聲,或即時通報學校處理。
她建議,從新生訓練安排攀岩、溯溪活動,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班級榮譽的觀念以減少對立,老師也可從中觀察學生合群、領導等特質,以預防霸凌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