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0年12月29日訊】 (大紀元記者張東光編譯報導)《遠東經濟評論》前總編輯芮育光(Hugo Restall)近期在《華爾街日報》撰文說,上周他將持有5年3個月的北京公寓賣掉,價格是成本的2.5倍。他詢問買家為何對房市如此樂觀?回答是:中國都市土地稀少,政府政策會讓房價續漲。
到目前為止,這個觀點正確無誤,長期以來,中共當局的政策都是房市與股市的獲利關鍵。此情此景令人不禁想起加州的掏金熱時代。許多人都在崩盤之後,才會承認那是泡沫。
芮氏說,其實房價漲到一般民眾買不起,就是一個泡沫指標。在美國,房價是民眾年收入的6.4倍,北京卻是22倍。
許多人以為,由於中國人買房沒有大幅槓桿,很多人都是用現金買屋,而且中國的銀行只借給財務穩健的貸款戶,所以房市沒有泡沫,即使房價下跌1/3,貸款戶仍不會「屋不抵債」,這點與美國的次貸泡沫不同。
但實際上,這個槓桿是來自其他的地方。房地產是民眾藏富的地方,目前沒有財產稅,公寓無人居住的成本並不高,只要將房子過戶在家中成員的名下,便可以躲避當局對於所得的追查,不管所得合不合法,這些都是免稅的。
過去,中國出口火旺,北京的科技新貴在政府歷次的打房中都屹立不搖,打房後持續投機。據估計,中國固定投資今年增長25%,明年增長20%。但現在,北京已經提高銀行準備率,也刪減借款的額度,抑制過熱的動作相當明顯。可是,這一次大家都置若罔聞。
地方政府及銀行利用帳外投資的方式來隱藏貸款,讓這輪的房地產瘋狂炒作能繼續下去。信評機構惠譽國際(Fitch Ratings)估計,銀行業今年借出的資金遠遠超過人民銀行設定的7.5億人民幣的上限,額外貸放給地方政府投資工具的「影子放款」高達3萬億人民幣。
幾個月前,只有少數的「中國空頭論者」預測中國明年通貨膨脹6%,現在連中共的《人民日報》都承認這個水準「幾個月內」就會來到。
上周六,中共央行在三個月內兩度升息。一直以來,國營企業都習慣利用實質負利率的成本借款,如今成本墊高,業務揮灑的空間必然受挫。
文中說,中國房地產的遊戲無法長久這樣玩下去。由於中國儲蓄率高,銀行的流動性還沒問題,或許北京還可加倍投資、力抗通脹,再撐個一年。但這不是好主意。
芮氏以為,中國經濟的運作大多建立在通脹訊號的基礎上,北京當局貨幣緊縮的動作越晚,這個泡沫就會越吹越大,泡沫越大的後果將會越悲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