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利博士談SAT (上)
【大紀元2010年12月23日訊】(大紀元紐約訊)SAT是學生報考大學最重要的一項考試,也是家長極為關注的話題。那SAT到底是怎樣的考試,學生應該怎麼準備,家長又能為孩子提供哪些幫助呢?為此,本報記者採訪了紐約市教育界資深望重的黃金利博士。他是紐約上州私立羅徹斯特大學教育學博士,長期擔任曼哈頓下東城區SAT/PSAT考試中心主任,曾獲得大學理事會頒發的「傑出SAT考試中心主任」的榮譽。
記者: 您任職曼哈頓下東城區SAT/PSAT考試中心主任已經十多年了,在紐約您是唯一一位有這樣資深閱歷的華人。請您談一下當初是怎樣擔任這個職位的,您考試中心的考生來源有哪些,在職期間印象最深的是甚麼?
黃博士: 我於1978年進入紐約市教育局高中部擔任心理輔導專員,2000年時獲得「長島大學教育學院」的全額獎學金,就讀該院的「教育行政與監督」碩士後(超碩士)課程。該課程專門培養校長、副校長、系主任的行政管理資格。畢業之後我就擔任了SAT/PSAT考試中心主任的職位。曼哈頓下東城區SAT/PSAT 考試中心設在蘇域柏教育樓裡面,是為紐約市高中生服務的。
在下東城區考試中心參加考試的學生一般來自於八、九十所紐約市學校,來自公立學校的佔多數,每次都有史岱文森、布魯克林科技高中和布朗士科學高中等這樣的特殊高中來的考生。因為考生都是選離家近的、交通方便的地方去考試。下東城區考試中心在華埠附近,從華埠走路十幾、二十分鐘就到了,坐公車、地鐵也非常方便,所以來這裡考試的華人學生比較多,當然也有其它族裔的。
我總體印象是華人學生比較規矩、有禮貌, 這和中國傳統文化的教育有關。他們一般可分為三類:在美國出生的、小時候就來美國的、到了初中或高中才來美的。因為SAT的題型設計是基於接受了至少10 年美國教育的水平,給這樣的11、12年級的學生考的,所以對第三類剛來美國的學生是很難的,尤其閱讀部份。
這十多年來讓我感觸最大的就是華人家長都很重視教育,把進入名校作為培養孩子的最高理想,儘自己經濟所能,省吃儉用,送孩子去補習學校。我個人也覺得,對於沒有甚麼背景的移民來講,如果能夠上一所好大學,以後成功的機會確實多一些。
記者: 請您簡單介紹一下SAT,如SAT的歷史,是甚麼機構出考題的,它包括哪些部份,考試多長時間,記分方法等,近來題型上有甚麼大的變化嗎?還有讓許多家長感到困惑的是,SAT好像有好幾種叫法,它本身代表的英文翻譯也有二個:Scholastic Achievement Tests 和Scholastic Assessment Tests。請您給大家解釋一下其中的緣由。
黃博士: 1776年,美國開國元勳之一托馬斯‧傑斐遜在《美國獨立宣言》中宣告: 上帝創造「人人自由,人人平等」。這一美國立國之本影響了教育理論的基礎,美國教育應注重「自由發展,個別差異」。從聯邦政府、州教育廳、各地區的教育委員會,一直到各個學校層層放權,結果全國沒有統一的教科書,各個州乃至各個學區都有不同的標準。而大學是面向全國各地招生的,所以需要一個統一的、客觀的考試成績來作為錄取學生的評估標準,這樣SAT就應運而生。
位於林肯中心附近的大學理事會(The College Board)設計、制定考試的原則,然後委託教育考試服務中心(Education Testing Service, 簡稱ETS)出題、閱卷和統計分數。ETS是全球最大的考試機構,位於新澤西州。
說起SAT的不同英文名稱和叫法,就牽涉到了SAT的歷史和演變過程。早期SAT考試只有語文(Verbal)和數學(Mathematics)兩大部份, 即所謂的「學術潛能性向測驗(Scholastic Aptitude Test)」。後來教育學者認為「學術潛能性向測驗」的名稱未能真正測出天資、天賦或性向,認為用「Assessment(評估)」一字更合適,用來評估高中畢業班學生的學術能力,所以大學理事會把SAT考試的英文名字改成了「Scholastic Assessment Test(學術評估測驗)」。之後大學理事會又把「Scholastic Assessment Tests」更改為SAT I: Reasoning Tests (推理能力測驗),但題型上沒有大的變動,並把原來各個單項學科叫做Achievement Tests (成就測驗)的考試改成SAT II:Subject Tests(學科測驗)。2004年10月份起,大學理事會將SAT I 和SAT II中的「I」、「II」拿走了, 成了「SAT:推理能力考試」和「SAT:學科測驗」。
SAT I 長久以來,其命題內容均偏向於中上階層白人家庭的生活經驗,對其他族裔、低收入和新移民學生就相當不公平。尤其加州大學系統的招生行政人員認為當時的 SAT I成績並沒能真正地和學生後來在大學裡的學術表現成正比,並揚言如果大學理事會不改革SAT I的話,未來加州大學系統將不再採用SAT I的成績作為學生申請大學的評估標準。於是大學理事會對SAT I考試進行了重大變革,簡而言之, 新SAT推理能力考試著重衡量學生入大學後成功的基本技能,測驗內容的最大改革是於2005年3月新增了「寫作」部份,將原來的語文(Verbal)改名為「批判性閱讀(Critical Reading)」,那麼再加上「數學」,總共新SAT推理能力考試就有三部份組成。
SAT推理能力考試的題目水平是基於受過10年的教育,通過思考、歸納、推理的能力而找出正確的答案。大部份題目有4到5個選擇答案,有些答案非常類似。考試時間總共 3小時45分鐘,寫作占60分鐘,批判性閱讀和數學各佔75分鐘時間。每個部份滿分是800分,那麼三部份的總滿分就是2400分。說起來好像在開玩笑,如果考生只是化半個小時把自己的名字和個人的基本資料填上,一道題也不答,也可以拿到200分的基本分,實際是零分啦。 因為從統計心理學上看,學生在校總應該學了點東西的,所以就給了這個200分打底。SAT學科測驗每一門滿分是800分,考試時間是1小時。(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