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tvsmo.com

不拍美景 張照堂等待氛圍

人氣: 18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2月20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鄭景雯台北20日電)「尋找的不是風景,是氛圍」,攝影師張照堂在「旅次‧風景」攝影展展出2005年至2010年的作品,主題雖然與風景有關,但張照堂拍的卻不是美麗景象,而是呈現一種氛圍或能量。

1943年出生於板橋的張照堂,高中時與攝影家鄭桑溪學攝影,開啟他一生在攝影上的創作。1960年代,張照堂從事紀錄片的製作,1980年代拍攝「古厝」、「王船祭典」,獲得金馬獎最佳攝影與金鐘獎最佳攝影剪輯;1980年代末期主編的「台灣攝影家群象」系列叢書,也為台灣攝影史留下珍貴資產。

「旅次‧風景」攝影展,展出張照堂2005年至2010年的近期作品,內容從東京、上海到土耳其、西班牙等地。張照堂藉由一次又一次的旅行,看到不僅是旅途中的風景,也看到他內心裡的景致。

張照堂表示,「尋找的不是風景,是氛圍,我等待的是一種狀態,這樣的狀態,或許想呈現廣漠的安靜與空無,或許想傳達微妙的想像期待,或許是等待另一種呼之欲出的能量騷動。」

這次展出的作品有個共通點,以透過人的背影帶出景點,如透過背影在看事物。張照堂表示,在國外拍照不如台灣自在,有時很難直接正面拍攝人臉,因此藉由每一個陌生的背影,襯托出當地的景物,「有如螳螂捕蟬,黃雀在後」,背影是螳螂,風景是蟬,而張照堂是黃雀,拿著相機捕捉瞬間美感。

從高中就開始拍照的張照堂,已歷經4個不同風格的拍照階段,從高中初學拍的一般攝影,大學愛上設計與裝置攝影,表達當時社會的氛圍;出社會後走紀錄寫實攝影。現在的他則說,「是從心裡看風景,用意象去感覺,回歸到呈現平靜的攝影風格。」

或許是因為在攝影界打滾多年,年近70歲的張照堂說,「年輕時熱鬧過,現在事情看多了,學會用遠一點的距離看待一切。」

早期喜歡黑白攝影風格的張照堂,近幾年也開始使用數位像機,改拍彩色照片。「數位攝影可以把彩色轉成黑白,但黑白照片還是比較能表達強烈的對比。」

目前在台南藝術大學任教的張照堂,面對熱愛攝影的年輕學生,他時常告誡,「不要以為攝影可以當職業,不要以為會拍照就要當攝影師,除非有吃苦的準備。」而他也建議學生平時要和一般人觀察不一樣的角度,當一群人在拍美麗鮮艷的花朵時,反而應該要改拍枯萎的花,才能突顯特色。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