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仁壽:你的心住哪裡?
【大紀元2010年12月01日訊】你做什麼工作?我從事教育;你教育學生什麼?很多,讓我想想……。
你的至親是誰?父親、太太、兒子;你們如何相處?家家有本難念的經……。
你失去過什麼?健康、金錢;它們重要嗎?也許……。
你得到過什麼?親情、工作成就、社會地位;他們重要嗎?我想想……。
你住哪兒?我住一個不熱鬧、不偏僻的小鎮;你的心住哪裡?很難回答……。
每顆種子都尋找落腳處,幸運的,遇到合適的土壤、氣候、陽光,讓他們安頓與成長;不幸的,遇到惡劣的環境,連發芽的機會都沒有。每個人也都覓尋落腳處,住那兒、做什麼、和誰結緣、追求什麼,凡此種種決定我們的生活,形塑我們的一生。不同的是,種子離開母親後,在哪裡落腳,是由帶著他們的媒介決定;一個人要在哪裡安頓,則多了些自由度。自由是幸運也是煩惱。
人生可以過得很嚴謹,我要讀什麼科系?要做什麼工作?要不要婚姻?要不要生兒育女?我在乎什麼?不重視什麼?我的人生追求什麼?不斷問,不斷想,或許會有答案。
但人生中,有些事情似乎很清楚,仔細想卻又很模糊;看似單純,卻又很難回答。有些事情可以瞻前顧後做個好決定,但好像不多,因為世事難料;有些事情,在想不清楚之前,就必須做決定,因為時間不等人;有些事,在沒做之前,永遠想不清楚,因為如人飲水;還有好些事,不管怎麼決定都會後悔,因為我們總感覺沒得到的才是最好。
人生也可以過得很隨緣,考得上什麼科系,就唸吧!找得到什麼工作,就做吧!碰到有緣的人,就敘段緣分。但無論如何,總會有那一刻,當我們覺得一切都安頓了之後,又開始徬徨起來。
就這麼往前走嗎?這條路的終點到底是什麼?有別的路嗎?要冒險做改變嗎?有的人退縮,選擇繼續眼下看似安穩的路子;有人重新開始,另外鋪設人生的道路,想要為身心重新尋找安頓之所。
但安頓之所是什麼?孔子說:「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我想,安頓之所應該是天地之理存乎於心吧,才能讓孔仲尼從心所欲而不逾矩。那麼天地之理是什麼?《轉法輪》書上說:真善忍是宇宙的最高特性,是衡量好壞的唯一標準。那麼,就讓心安頓於此。
你做什麼工作?我教育學生真善忍的道理。
你如何與至親相處?以真善之心相忍。
你失去過什麼?該失去的。
你得到過些什麼?應得的。
你的心住哪裡?正遷往安頓之所──真善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