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黨勢力進入美國國會
【大紀元11月3日報導】(中央社華盛頓2日綜合外電報導)美國茶黨運動支持的共和黨員今天在期中選舉贏得勝選,確定了這股保守運動將在華府掙得重要的一席之地,為他們標舉的削減政府支出與赤字戮力以赴。
而茶黨的抬頭得勢,也讓共和黨與民主黨員針對當前重要議題尋求共同立場上,變得益加困難,並可能導致更多的僵局。
高舉茶黨旗幟的佛羅里達州共和黨成員魯比奧(Marco Rubio)與肯塔基州的保羅(Rand Paul),皆在參議院選戰中勝出。
不過也有其他的茶黨人士出師未捷,像是培林(Sarah Palin)支持的共和黨人奧唐納爾(ChristineO’Donnell)。奧唐納爾擊敗共和黨溫和派的卡瑟爾(Mike Castle),贏得黨內提名,但卻在德拉瓦州參議員選戰中失足,敗給民主黨對手庫恩斯(Chris Coons)。
茶黨是美國政治的新現象,這個組織鬆散的團體,對政府支出、高築的債務、赤字以及總統歐巴馬的健保改革,感到憤怒。
民主黨把茶黨描繪成政治極端分子,列舉的事例包括,他們訴求把社會福利制度民營化,以及抱怨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對美國經濟握有太大的權力。
肯塔基茶黨人士保羅,向來強烈批評聯準會所把持的權力,他的當選預示共和黨右派勢力會推動對聯準會加強監督。
共和黨人大體上都歡迎茶黨人士,認為他們訴求相同的議題,但也擔心不包容他們,恐有導致共和黨分裂的危險。
參議院共和黨領袖麥康奈(Mitch McConnell)的發言人司徒華(Don Stewart)說:「我們知道他們關注的事跟我們一樣,也就是減少浪費性支出、減少債務、廢止或推翻健保改革。」
茶黨運動一些成員態度激進,主張像是廢掉能源與教育部門,以節省金錢並減少政府對美國人民生活的影響,但這些訴求不太可能為廣大民眾所接受。
茶黨的興起,讓共和黨參眾兩院領袖麥康奈與貝納(John Boehner),面臨如何確保其為共和黨內的正面力量,而非有害分裂勢力的難題。
共和黨打的算盤是,謀求在2010年擴張國會席次,並力阻歐巴馬連任。
● 茶黨不是政黨
茶黨運動崛起於2009年,民粹、保守派及自由派人士經由一連串地方與全國性協同抗爭活動,凝聚形成的草根政治運動。
「茶黨」(Tea Party)這個名稱源起於1773年波士頓傾茶葉的反英抗爭事件,當時北美民眾認為英國殖民者違反「在國會沒有代表,就沒有義務繳稅」的原則,拒絕支付他們認為的稅收,因此摧毀來自英國的茶葉。
迄至2010年,茶黨不是全國性政黨,也沒有正式的國會候選人,這個名字也沒有出現在任何選票上。
民意測驗專家拉斯穆森(Scott Rasmussen)指出,布希與歐巴馬政府的銀行紓困政策是茶黨運動興起的原因。他說,茶黨運動對兩個議題相當不滿,「他們認為聯邦支出、赤字與稅賦都太高,他們覺得華府沒有人聆聽他們的聲音,而後者才是真正重點所在。」
茶黨運動沒有中心領導階層,只是由小型地方團體互通聲氣組成的鬆散組織。茶黨運動最關注的事情包括,精減政府規模、減少稅賦、撙節浪費性支出、削減國家債務和聯邦預算赤字,以及遵守美國憲法。(譯者:中央社張曉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