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量化寬鬆政策下 中共央行憂通脹

人氣 5
標籤:

【大紀元11月03日訊】(大紀元記者張東光編譯報導)中共央行近期在三年來首度提高利率之後,上周四在報告中又擔心中國的經濟快速增長,加上美國的量化寬鬆政策,恐引發通脹的風險。

據《華爾街日報》報導,中共央行在第三季度的貨幣政策報告書中說,它將「持續引導貨幣情況逐漸回復到正常的水準」,一改金融危機時期物價趨勢面臨「相當大」風險的反應。報告中還說:「國際經濟的復甦仍然相對緩慢,中國經濟則快速增長,通脹的預期與物價的上漲風險不能忽略。」

據報導,美國聯準會為了刺激經濟,現正大談二次量化寬鬆(QE2),但中共目前卻選擇讓其刺激政策退場,印度與澳洲央行也在周二宣布提高利率,顯示歐美與新興經濟體的貨幣政策相當不協調。

過去一年來,中共央行已經降低了銀行新增放款的總量,10月19日更提高了基準利率0.25%,並表示此舉的目的是「管理通脹的預期,並鞏固房市調控政策的成果。」

它在報告中表示,全球各大經濟體的寬鬆貨幣政策很可能將導致大批資金流入快速增長的經濟體,「相對於充沛流動性與強勁通脹預期的背景,這些過剩的資金將尋找諸多宣洩管導,因此潛在的通脹壓力需要高度的警戒。」

該報告還說,它需要採取更加彈性的政策,並進一步以強化管理通脹預期為目標。它同時強調,它誓言將進一步改善人民幣匯率形成的機制,並透過市場供需改革,以及選擇一籃子不具名的貨幣來進行。

所謂量化寬鬆(quantitative easing), 量化指的是擴大一定數量的貨幣發行,寬鬆就是減少銀行儲備必須注資的壓力。當銀行和金融機構的有價證券被央行收購時,新發行的錢幣便被成功地投入到私有銀行體系。

主要是指中央銀行在實行零利率或近似零利率政策後,通過購買國債等中長期債券,增加基礎貨幣供給,向市場注入大量流動性的干預方式。與利率槓桿等傳統工具不同,量化寬鬆被視為一種非常規的工具。比較央行在公開市場中對短期政府債券所進行的日常交易,量化寬鬆政策所涉及的政府債券,不僅金額要龐大許多,而且久期也較長。

量化寬鬆一詞是由日本央行於2001年提出,是指央行刻意通過向銀行體系注入超額資金,包括大量印鈔或者買入政府、企業債券等讓基準利率維持在零的途徑,為經濟體系創造新的流動性,以鼓勵開支和借貸。一般來說,只有在利率等常規工具不再有效的情況下,貨幣當局才會採取這種極端的做法。

相關新聞
地方負債多 中國經濟風險高
【新紀元】中國經濟的泡沫 將要破滅?
【獨立評論】世界和中國經濟可能二次探底
新唐人【獨立評論】2010將成中國經濟拐點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