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1月02日訊】(大紀元記者徐乃義台灣桃園報導) 如何讓人在困境能願意積極健康面對而非逃避,換或句話說多說 Yes 少說 NO是心理健康指標,這也是時下心理諮商正夯的正向心理學(積極心理學, positive psychology)和復原力原理(抗壓力, resilience theory),普遍應用在高危險群青少年輔導、自殺防制及靈性提升,都是源自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學。
桃園張老師假桃園縣南區青少年活動中心邀請前高雄師範大學諮商輔導所旅美楊瑞珠教授,楊教授多年從事阿德勒心理學研究,今年度在美發表勇氣心理學的專書,她指出「勇氣」是指在困難當頭仍冒險前行的意志。將阿德勒學派所敘述的「工作、愛與友誼」三項任務中,瞭解與鍛鍊心理健康的主要推力就是「勇氣」。助人者透過各項諮商技術幫助人改變態度,就是勇氣所帶來的改變。換句話說社會中的個人能除了自掃門前雪之外還能適度的幫他人的瓦上霜,也代表阿德勒觀點的健康社會生活
根據桃園縣自殺率分析發現雖有逐年下降的趨勢,金融風暴的後發現自殺死亡率及即通報率有微幅上升的趨勢,根據桃園縣衛生局分析發現無論自殺死亡率及通報率分析自殺原因均為家庭與情感因素問題為首,探討自殺從意念到計劃到最後行動的歷程中,無望感常是壓倒駱駝的最後的一根稻草,當人對於他的問題覺得無法突破自我傷害是最激烈的回應方式。
楊教授認為「勇氣」是指在困難當頭仍冒險前行的意志。「勇氣」是促進個人幸福感與改善世界的動力,我們需要勇氣來面對害怕、克服自身的不適任與缺陷、彼此關心、忍受痛苦,以及幫助我們與自己、家人、社會及全人類和諧共處 ,這次公開講座從二十世紀三大心理學泰斗之一的阿德勒(Alfred Adler)觀點出發,闡述我們如何從工作、愛與友誼中,凝聚社群感,找到通往個人、群體及國家幸福的道路。
來自北部地區的志工及諮商心理師從自己早期記憶分享開始,探討家庭的氣氛及青少年結束前做過做重大的決定的經驗中透過積極聆聽後相互協助找出滋養的勇氣,運用柏拉圖式的問法為澄清、改變不良認知的重要技術之一。
六小時的公開講座時間上實在無法全盤了解勇氣對人生課題的韌力,楊教授首肯未來將設計階段性的訓練並在明年度再次邀請芝加哥阿德勒心理研究學院的學者來台分享對於青少年輔導工作的運用,期待民國100 年我們可以前進美國阿德勒心理研究學院讓專業透過跨文化的激盪開出美麗的心靈之花。
張老師基金會桃園張老師 1980輔導專線, 歡迎聯絡 03-4916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