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爾雅.釋水》上載,古稱長江、淮河、黃河、濟水為「四瀆」,皆獨流入海,濟南因處於四瀆之一的濟水之南而得名。後來,黃河多次改道,侵佔濟水河床,現濟水已無存,因此濟南成了黃河下游最大的城市。
濟南古稱濼,後稱歷下,至今已有二千多年歷史,自古即為政治、經濟、交通、文化中心,境內有大明湖、七十二泉、千佛山等名勝,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濟南素以「泉城」聞名天下,她就像一顆光亮耀眼的明珠,鑲嵌於黃河之濱,泰山之陰。
金朝時曾有人立「名泉碑」,列舉了濟南七十二名泉,如元朝文學家元好問《濟南行記》曰︰「濟南名泉七十有二」。從此,古城濟南有了七十二泉之說。其實七十二泉是形容濟南泉水之多,濟南泉水的實際數量,遠多於此數。
濟南泉水數量之多,冠於全國。由於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遍地湧出千百個清冽甘泉,匯為河流、湖泊。盛水期,整座城市呈現了「家家泉水,戶戶垂楊」的美麗景緻。
濟南泉水潺潺,多如繁星,豐沛多姿。泉水流自岩層深處,較不受氣溫影響,水溫穩定,常年恆溫,維持在攝氏十七、十八度間,泉水甘冽,無色無味,以純淨的水質馳名。因此,宋文學家曾鞏稱之︰「齊多甘泉,冠於天下。」及元地理學家於欽讚譽︰「濟南山水甲齊魯,泉甲天下。」
濟南有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龍潭四大泉群,七十二名泉及泉水匯流而成的大明湖,滿城盡是「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構成一幅風光旖旎的泉城美麗畫面。此外,濟南還有千佛山、靈巖寺、四門塔等名勝古蹟。
淙淙泉水流貫泉城,如詩如畫的山光水色,使歷代文人雅士為之流連忘返。李清照詞風婉約,辛棄疾作品豪放,都是在此獨特的自然景觀,及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中孕育而出。因此,濟南「泉城」的雅號當之無愧,濟南也是一座令人矚目的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城。
趵突泉
趵突泉位於濟南舊城的西南角,為古濼水發源地,是濟南七十二泉中最為著名者,也是濟南三大名勝之一,風景殊勝。在《左傳》中載︰「公及齊侯會於濼」,即此。古人又稱之為娥姜水,宋朝時又稱為檻泉,北宋曾鞏所作文章即有「趵突」之名出現,到金朝則又稱為瀑流泉。
元朝書畫家趙孟頫在濟南任官時,常到趵突泉遊息,並作詩記其盛景,還書之以贈友人。此書名為〈趵突泉詩〉,筆法點畫沉穩、結構寬博,圓秀、雄渾兼之,是趙書最為穩健勁厚的作品。
泉水自地噴湧而出,呈水柱狀,聲勢浩大。北魏酈道元《水經注》上載:「泉源上奮,水湧若輪。」因此,被乾隆皇帝稱為「第一泉」。泉池狀似方形,周圍石欄環繞,池水澄瑩,水質甘冽,最宜煮茶。
池北有濼源堂,建於宋朝,清朝時重建,堂前抱廈柱上有趙孟頫楹聯︰「霧潤蒸華不注,波濤聲震大明湖。」池東有來鶴橋,南邊有半壁廊水榭,西南有明朝所建觀瀾亭,亭內立有「趵突泉」、「觀瀾」、「第一泉」等明清石碑。
舜泉
七十二名泉中就屬舜泉最古老。舜泉實際上是一口古井,傳說上古時期有一條蛟龍在人間作惡,舜帝將其制服並封於此井中。據說,舜井常年有井蓋還用鐵條封鎖,就是源於這個傳說。可惜,現舜泉已年久失修,無人管理。
漱玉泉
位於濟南趵突泉公園內,李清照紀念堂南側,也是七十二名泉之一。漱玉泉為一長方形石砌泉池,東、西、北三面圍繞著石雕欄杆,北側欄板上鑲有「漱玉泉」石刻。
南朝宋劉義慶所撰《世說新語.排調》中,有一則「枕石漱流」的記載。枕石漱流,為「以山石為枕,以溪流漱口」之意,用來形容高潔之士的隱居生活。
據載,晉朝孫楚年少時想隱居不仕,他本來要對王濟說「枕石漱流」,卻口誤為「漱石枕流」。王濟說︰「流水可以枕,石頭能漱口嗎?」孫楚說︰「枕流,是為了洗耳朵;漱石,是為了磨礪牙齒。」相傳,此泉泉名就是由這個典故演變而來。
「漱玉泉」泉水自池底湧出,從南側的自然石上漫石穿隙,再匯入一石砌水塘,泉水傾瀉在石頭上的聲音非常清脆,有如敲擊玉石。傳說宋朝女詞人李清照經常在泉畔掬水梳妝、構思詞作,其作品《漱玉集詞》即以此泉為名。故在泉池北岸建有李清照紀念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