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1月12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劉嘉泰花蓮縣12日電)原本是坐在冷氣房上班的蕭雪珍,與丈夫在3年前返回花蓮照顧生病的媽媽,因聽朋友說大閘蟹市場看俏而投入養殖事業,在經歷前兩年慘賠的教訓後,今年終於露出豐收的笑容。
蕭雪珍和丈夫本來是在台北上班的白領階級,兩人從來沒有任何漁業養殖經驗和專業知識,兩夫妻為了照顧罹患阿茲海默症的母親,於3年前返回花蓮後,因找不到工作而苦惱。
「當時有朋友建議不妨養大閘蟹,朋友說好養又好賺」,蕭雪珍說,兩人什麼也不懂,覺得好像很不錯,所以就投入大閘蟹養殖事業。
蕭雪珍說,「沒想到第一年養1萬5000隻蟹苗,就陣亡7000隻,第二年再養2萬隻蟹苗,也掛了一半以上,前兩年真的只能用慘賠來形容」。
在歷經前兩年的慘痛教訓後,蕭雪珍找相關書籍研究,並全心投入養殖工作,她說,從自己實際工作的經驗中,才真正瞭解到養殖大閘蟹的關鍵秘訣和技術,今年養殖的3萬5000隻蟹苗,預期收成率應該相當不錯,每隻的重量平均約可達4兩,而且蟹膏都很飽滿。
蕭雪珍表示,大陸進口的大閘蟹因抗生素等藥物檢驗難過關,導致台灣本土大閘蟹的市場看俏,現在各縣市都有許多人搶著投入大閘蟹養殖,不過,因蟹苗的死亡率很高,養殖大閘蟹的風險其實很高。
「我鄰近的一名養殖同業,去年養1萬5000隻蟹苗,結果只活6隻」,蕭雪珍說,養殖大閘蟹如果欠缺技術和專業知識,等於是在豪賭。
從上班族變為養殖業者的蕭雪珍,已很熟悉如何解決大閘蟹養殖的難題,不過,對於銷售通路和價格問題卻相當頭痛。
「我們的產量不大,中間商來收購時,價格都被砍得很低」。蕭雪珍為排除中間商剝削,除採取零售的作法外,甚至還上網路拍賣,不過,並無法完全解決中間商剝削的問題,她現在正積極協調鄰近的養殖同業,希望能籌組大閘蟹產銷班和建立品牌,協助同業徹底解決中間商剝削的問題。
蕭雪珍也期盼有更多年輕人投入大閘蟹養殖行列,她說,「大閘蟹市場很大,有更多人加入養殖事業,貨源就能更充裕,也更能與中間商抗衡,這樣才能保障養殖業者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