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月5日訊】(大紀元記者李容耕台北採訪報導)陶藝家探討創作與釉藥的燒法心得交流會假台北市天母陶藝家馮華生、劉文英的店舉行,邀請泰北高中陶藝老師吳德賢到場指導,會中以個人創作作品提出交流,吳老師並進行釉藥在作品變化的過程上了寶貴的一課。
吳德賢表示,釉在陶瓷器的製程和表現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陶瓷器皿表面上,釉面能呈現器形表面並增加豐富色彩,亦可以運用釉面結合釉下紋飾,燒製成帶有觸感的的釉面。其中最實際的用途是它在器皿上有防水、耐酸及耐熱之特性。釉面和玻璃性質接近,玻璃是呈現無結晶透明的狀態;而釉藥在燒製過程中卻會產生結晶的效果,這個結晶的構成,使釉面衍生許多種視覺的變化,在外觀上有無光的釉面、乳濁的釉面、透明的釉面、不透明釉和色釉,另外還有結晶釉面等各種不同的表現。
吳德賢指出釉藥是個包含鹼性、中性、酸性 ,三組成份的混合物;它是個無固定組織的複合式矽酸鹽化合物。在配料取材上,多來自天然礦石。鹼性成份包括長石、碳酸鈣、碳酸
鋇、白雲石和滑石等,它們是釉藥中的助熔劑,因取材份量的差異,對於釉藥的燒成溫度、顏色、質地都有決定性影響。中性成份取材來自於長石或各類黏土,其功用能使釉藥產生黏性,不致熔化流失並提高耐火度。酸性成份以石英、矽酸鋯為主,形成玻璃基材,其成份多寡決定了釉藥的熔點。
釉藥的分類繁多,例如一個基本的透明釉,再添加發色劑(金屬氧化物)至釉中,那麼釉藥就可以在不同的基礎條件下呈現五顏六色。我們又可以溫度來歸類,如此就有低溫釉(l,000℃)和中高溫釉(1,150-1,300 ℃)兩大類。 而窯爐提供有氧和無氧的燃燒狀態,這亦左右氧化或還原釉色的燒成效果。
與會的陶藝家有吳德賢夫婦、許華美、謝宜娟、趙明意、趙志祥、馮華生、劉文英、黃美月、丁楚倩、朱莉莉、林保順夫婦等。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