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月31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陳淑芬苗栗31日電)家族長輩要到中國大陸尋根,軍中剛退伍的劉增榮探查祖先牌位竟發現原住民族姓名,經溯源研究,揭開自己平埔原住民道卡斯族身分,研究傳統文化20多年,探索道卡斯族先人風華。
向聚居道卡斯族人的苗栗縣新民社區居民詢問族人傳統文化,大家都說「已經沒有人知道了,只劉增榮有研究」。
說起前台灣平埔原住民協會理事劉增榮研究道卡斯族緣起相當奇特。他說,「從小就講閩南語,劉姓、講閩南語,家族長輩都不知自己是原住民後代,要去大陸尋根。」劉增榮過濾祖先牌位發現有原住民姓氏,才發覺自己擁有原住民血統的淵源。
「社區年輕一代大都是在近年才知道自己有原住民血統!」劉增榮說,他發現自己是道卡斯族後代之後,就積極研究收集道卡斯文化資料,並撰寫論文、書籍,希望為已漸失傳的道卡斯族文化留下珍貴的紀錄。
劉增榮後來到台北謀職,一有空就鑽研歷史文化書籍,返家鄉做調查研究,追尋自己的血源,並為整個村落追根溯源。
劉增榮說,台灣平埔原住民道卡斯族分布於新竹、苗栗及台中一帶,新港社聚落分布於現今苗栗縣後龍地區,新港地區是過去道卡斯族新港社的大聚落,漁牧、狩獵、耕種維生。
民國40幾年時,有1 批學者到社區做調查研究,耆老多不願透露原住民血統,導致早期新民社區道卡斯文化學術研究困難。劉增榮表示,「不要說外來的學者,村落裡的耆老連我是在地人,都推說忘了。」很多學者認為新港地區漢化太深,道卡斯文化已經蕩然無存。
耆老們隱瞞道卡斯族血統讓人辛酸,劉增榮說,老人家對原住民血統有自卑感,不願意告訴下一代,也是造成道卡斯族新港社的文化逐漸斷絕的主因,但他在生活的蛛絲馬跡中卻一再發現道卡斯族文物,越研究越有興趣,一頭栽進道卡斯族研究之路20多年。
劉增榮手指著道卡斯歷史文化書籍裡所拍攝的蒸煮文物「木(曾瓦)」照片,告訴記者說,「這個,我家族裡就有。」家裡也有道卡斯族用的麻編漁網、大型原木挖空的木桶,他積極著書,也到各大學演講,將研究心得與學術界分享。
劉增榮與地方人士投入田野調查,追溯出不少道卡斯族傳統文化端倪,包括「牽田祭」的內容及流程,並在2002年再度重現族人停辦50多年的傳統祭典,村裡的70多歲的老人家說,僅曾在童年時曾看過1 次,得以再見到「牽田祭」,令人懷念、興奮。
道卡斯族舉辦的「牽田祭」,就是中秋狩獵分享收成的祭典,族人以飯糰及小魚乾祭祖後,族人牽手圍成圈跳舞場歌,由「扮番」族人敲鑼邀神引導3 名勇士身綁大旗竿,在圈內繞場巡行,全族喝酒跳舞慶祝到深夜。
劉增榮說,「牽田祭」應該稱為「牽奠祭」,是牽手跳舞祭祖之意;儀式前,由族人「扮番」,挨家挨戶通知族人參加祭典,是廟宇爐主擲筊由族人輪番擔任;「達麻」是清代送公文「小差」,以腳程快為首選而演變為風俗賽事。
在劉增榮與社區、學術人士的努力下,在僅存軌跡中再度勾勒出道卡斯族文化的樣貌,雖非完整全貌,但重燃起社區的溯本追源的文化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