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月27日報導】(中央社記者盧太城台東縣27日電)過去滿山遍野的蓖麻,經濟價值有限,近年強調生質能源後,發現蓖麻轉脂可成為生質柴油,業者願意以契作方式鼓勵台東民眾栽種蓖麻;台東區農業改良場評估和業者產學合作。
過去台東地區不管是住宅旁或是荒溪野地,到處都是蓖麻,因蓖麻的經濟價值僅限於飛機潤滑油,經濟價值有限,因此一直被視為雜木剷除,數量也跟著減少。
近年強調再生能源的開發,業者張木金研究,蓖麻轉脂後可成為生質柴油、發電用燃油,1 顆比花生豆稍大的蓖麻種籽可燃燒2 分鐘,價值比以往更高,因此決定在台東和農民契作。
張木金表示,他擁有蓖麻85品種,有2 種植方式申請到專利,為了保護智慧財產權,同時保障農民,因此採取契作方式,農民不能將技術和品種移轉,他則保價收購,農民可評估收益再簽約。
張木金指出,不管農民種1棵或是1甲地,他都會收購,因此鼓勵民眾住家旁的空地也可種,「種多少收多少」,希望能為台東創造更多經濟效益,並且有效利用閒置土地。
台東區農業改良場表示,蓖麻過去被用在飛機潤滑油,現在用途更廣,業者有意和改良場產學合作,因為蓖麻的品種很多,改良場還在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