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月24日訊】〔自由時報記者謝文華、胡清暉/台北報導〕國科會昨天在行政院全國人才培育會議,建議大學指考英語考科增列「聽力」及「口說」題型,以培育全球移動能力人才。教育部長吳清基表示支持,但他傾向不在指考中加考,擬由學生在高中三年內,自行取得英檢機構的英語聽說能力檢測成績,檢附給大學,門檻由各大學自訂。
吳清基坦言,此舉必定造成強大反彈聲浪,將邀集大考中心、坊間英檢機構、專家學者及各大學從長計議。
吳指,大學指考報名人數有八、九萬人,要在指考中同一時間檢測聽說能力,設備及技術上有困難。各大學校系對入學生英語門檻需求各不相同,不宜由教育部訂定單一標準。
全國家長團體聯盟副理事長林文虎反對大學在入學時以英檢作為門檻,他認為,除非把英檢機構改為國家單位,才能控管品質、降低收費,否則恐形成城鄉差距、弱勢家庭子女亦難競爭。
林文虎說,若各大學招生時要將英文的聽說能力設為門檻,必須要有教學配套,增加設備投資、補助偏遠地區英語師資、降低課綱中的讀、寫能力。
元智大學校長彭宗平也提醒,台灣是M型化社會,大學普設英語聽說能力門檻「太傷了」,將剝奪一些孩子進大學的機會,何況並非每個孩子未來工作上都需要會聽、講英文,「國際化」不需要搞得「全民皆兵」!
宜蘭高中校長吳清鏞贊成大學入學檢附英語聽說能力成績,他說,部分高中、大學對學生設有英檢畢業門檻,未來教育部可仿照職業類科檢定制度,設立具公信力的國家英檢考照機構,或與民間全民英檢、托福、多益等機構合作,讓學生在不同階段自我挑戰英語能力,但務必要降低檢測費。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