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呂氏春秋》有一段,講孔子周遊列國,來到陳國與蔡國之間,因兵荒馬亂,旅途困頓,三餐以野菜果腹,大家已七日沒吃下一粒米飯。
有一天,顏回好不容易要到了一些白米,就下鍋煮飯,飯快熟時,孔子看到顏回掀起鍋蓋,抓些白飯往嘴塞,孔子當時裝作沒看見,也不去責問。
飯煮好後,顏回就請孔子進食,孔子就假裝若有所思地說:「我剛才夢到祖先來找我,我想把乾淨還沒人吃過的米飯,先拿來祭祖先吧!」顏回頓時慌張起來說:「不可以的,這鍋飯我已先吃一口了,不可以祭祖先了。」
孔子問:「為什麼?」顏回漲紅臉,囁囁地說:「剛才在煮飯時,不小心掉了些染灰在鍋裡,一些染灰的白飯,丟了太可惜,只好抓起來自己先吃了,我不是故意把飯吃了。」
孔子聽了,恍然大悟,對自己的觀察錯誤,反而懷疚,抱歉地說:「我平常對顏回已經最信任,但仍然還會懷疑他,可見我們內心是最難確定穩定的,內心的自我判斷,有時還會錯誤,弟子們大家記下這件事,要瞭解一個人,還真是不容易啊!」
看完這則故事,不知道你有甚麼感受。
個人覺得我們很容易犯了一個錯誤:從一個人的表面行為去推測他的內心世界。即使聖賢如孔子都會犯這種錯誤,更何況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人呢!
猜忌、懷疑會誤陷忠良,造成無法彌補的損失。因此當我們對某件事心有疑忌的時候,最好不要憑主觀的想法去對這件事下結論。
凡事講求真實性,如果我們可以找到當事人,坦誠的把事情問清楚、說清楚,就不會發生像故事中所陳述的誤會別人的好意。
就像俗話說:「知人難,相知相惜更難。」唯有真誠、坦白,沒有猜忌、懷疑,才能結交到相知相惜的朋友。
顏子後代顏聖哲彩墨畫展
【大紀元2014年10月08日訊】(大紀元記者鍾元臺灣臺北報導)「大地行吟─顏聖哲彩墨畫展」即日起至11月20日於臺灣新北市客家文化園區舉行,展出顏子第82代裔孫顏聖哲30餘件精彩的彩墨及油彩創作作品。
孔子弟子顏子名回,字子淵,春秋時魯人。顏子第82代裔孫顏聖哲,1943年生於臺南麻豆鎮,就讀中國文化大學美術系,師事靈漚館江派文人畫大師江兆申,畢業獲水墨畫、篆刻首獎,2000年榮獲全球中華文化藝術薪傳獎等極多獎項的肯定。
國立臺灣戲曲學院教授顏聖哲,以墨色油彩造境,紮實的傳統技法,承襲了文人畫風的堅實脈絡。
他將西方繪畫的透視與光影概念,巧妙地融入畫作當中,讓每一件作品,無論在東方彩墨或西方油畫的展現,皆隨著向外延伸的空間性,突破畫作的格局,帶出深遠遼闊之感;佐以線條縱橫勾勒出周密的結構,繪畫前後堆疊層次分明,呈現氣勢磅礡之景,建構傳統創作的新風貌。
顏聖哲為了近距離觀察自然,感受山川雄偉壯麗,體現造物之美與大地生生不息,他常常由南到北,全臺灣到處行走寫生,踏遍群山峻嶺,遨遊高峰之間,亦或暢遊離島仙境。
故鄉寶島帶給他無比豐富的視覺印象與內心感受,進而以筆代心,透過彩筆揮灑,將壯麗山川所帶來的感動轉述於紙或畫布之上。
除了對臺灣山水所表示的敬意,顏聖哲對植物花鳥也觀察入微,常常將之獨自繪畫成小品,凸顯其形象美感與特性,栩栩如生,活靈活現,展現動態之美。**
責任編輯:李曉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