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旅遊休閒

鐵馬之旅.基隆河岸自行車道(彩虹橋-承德橋)

一大清早,先開車女兒上學,返家後,改騎腳踏車,前往松山慈祐宮(媽祖廟)後方的基隆河河岸。這裡有一座新建的彩虹橋,連結基隆河兩岸的自行車道。我從彩虹橋展開今天的基隆河自行車之旅。

近年來,台北市的淡水河及基隆河環狀的自行車道系統已闢建完成,住在台北東區的民眾可以從南港、內湖、松山騎著腳踏車,沿著河岸一路前往淡水。騎單車兜風也逐漸成為台北市民熱門的休閒活動。

小妹家住內湖,已在基隆河岸騎單車一陣子了。她說,基隆河單車道設施完善,基隆河岸又設有定點腳踏車出租店,租車方便,且租金便宜。冬日騎乘,無日曬之苦,極為舒適,而沿途水岸風景怡人,建議我有空可以一遊。

我前一陣子爬山扭傷腿筋,疼痛已漸緩,於是安排這趟基隆河自行車之旅,輕踏單車慢行,看看腳力狀況如何。出遊基隆河,對我來說,並不單純只是想騎車兜風而已,更是緣於對基隆河的興趣。

基隆河,很早就出現於歷史文獻。早期,西班牙人稱基隆河為「基馬遜河」(Kimazon);後來荷蘭人稱為「里族河」(Ritsouquie);清朝時,基隆河前後曾有種種不同的稱呼,到了日本時代,這條河流才正式被稱為「基隆河」。



基隆河右岸自行車道,遠處為民權大橋。

生長在台北,當然很早就認識基隆河。不過,以前大概很少人會想去基隆河河岸遊玩。

昔日的基隆河,以惡臭聞名,有「黑龍江」之稱,基隆河上游的南港、汐止、瑞芳、平溪等地,是台灣著名的煤鄉,礦場選洗煤場大量排放的汙水,再加上基隆河沿岸工業區的工廠廢水,造成基隆河嚴重汙染。

今日的基隆河,歷經截彎取直及河川整治等工程,水色漸清,河岸大片的新生埔地闢為科技園區,建有水岸豪宅及公園綠地,又設置自行車專用道,水岸風情已完全改觀。昔日的灰姑娘,如今已成秀麗的淑女。所以我也想去實地去體驗基隆河,感受今昔的變化。

上午七點鐘出發,基隆河岸的自行車租車店還未營業,只好借用老婆的腳踏車。從家裡出發,騎著淑女車,穿越街道,花了20分鐘,抵達了慈祐宮後方「成美河濱公園」的彩虹橋。

過了彩虹橋,看見自行車道旁的里程標誌寫著5K。我從5K出發,沿著基隆河右岸騎往圓山的方向。由於是從河岸的上游騎往下游,全程都是平緩的下坡路,騎乘輕鬆,有如風助。

清晨的陽光和煦,河風涼爽,騎車於基隆河河岸,果然怡然舒適。沿途驚喜發現,不少鳥類在河岸草地間覓食,鳥類的種類及數量頗多,可見基隆河的生態已逐漸恢復生機,而能吸引眾多鳥類棲息於水岸附近。從松山到圓山,基隆河沿途有不少跨河大橋,也為這條水岸自行車車道增添不少景觀上的變化。



基隆河右岸自行車道,遠處為大直橋。

沿著河岸前行,不禁想起三十年前,我記憶中的基隆河這個區域。我讀大學時,曾來過這個區域從事社會調查訪問,當時騎著摩托車,拿著地址資料,在濱江街的彎曲小路,尋尋覓覓,尋找受訪戶。

當時的基隆河尚未截彎取直,濱江街如影隨形的跟著基隆河,如蛇行般的在這片區域荒涼的區域繞行。沿途的老房子及鐵皮屋看起來景觀都差不多。繞來繞去,很容易迷失方向,而找不到出路。

翻看現在的台北市地圖,已很難找到三十年前記憶中的濱江街模樣。我查閱百年前的《臺灣堡圖》,才看見基隆河的舊河道,當年的記憶才又鮮活的浮現在腦海裡。比較新舊地圖,就能了解基隆河截彎取直的大概輪廓。而早期松山的上塔悠、下塔悠聚落都位於基隆河的左岸,兩地相連。基隆河截彎取直後,變成上塔悠在左岸,下塔悠在右岸,彼此分隔兩岸。

從松山到圓山,基隆河被截掉兩個大彎,河道拉直之後,在基隆河的右岸創造出兩大塊新生埔地,一是舊宗路一帶,今日的大潤發、家樂福、特立屋、好市多等量販店集中的區域;另一是樂群一路至內湖美麗華百貨購物中心之間的區塊,而內湖高科技園區也座落在這兩個區塊內。

三十年前,我站在濱江街的荒涼的小路上找地址,無法想像三十年後這裡會變成今日景象。這就是所謂的「滄海桑田」吧!而1632年,西班牙人的船隻從淡水出發,深入基馬遜河,所見一片蠻荒森林的景象,恐怕更難以想像今日的基隆河水岸,已成科技園區與豪宅樓宇的現代風貌。



《臺灣堡圖》的基隆舊河道。藍色線條為主要截彎取直的新河道。

——————————————————————————–



基隆河左岸,大佳碼頭。

從松山騎至圓山,約一個小時。續行至承德橋,在13.5K處折返。由於腿傷初癒,不敢騎得太遠。今日沿著基隆河約騎了8.5公里;估算路程,騎到淡水,或許可在3個小時以內。下次可以挑戰看看。

圓山附近,是基隆河橋樑最密集之處,中山高速公路的兩座高架橋、新生北路高架橋、中山便橋、中山二橋在這基隆河河道最狹窄處的小水域彼此隔空交錯,有百年歷史的明治橋已被拆除,劍潭已消失,劍潭古寺亦已遷移它處。

查看百年前的照片,當時圓山附近的基隆河沿岸,還是一片森林蓊鬱,如今則是橋樑交錯,車水馬龍的熱鬧景象。百年之間,圓山附近的基隆河亦有不小的滄桑變化。

從中山二橋越過基隆河,回程走基隆河左岸。左岸的大佳河濱公園是2010年台北國際花卉博覽會的會場,目前封閉施工中。只好繞道中山北路及民族東路,再轉入河濱公園的自行車道。

回程是逆游而上,一路平緩的上坡路,又迎向東北季風,既逆游,又逆風,淑女車沒有變速檔,騎起來就沒有來時那般輕鬆。我的騎車姿勢,就失去了淑女般的優雅。看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下次淡水行,得租一輛較高檔的變速鐵馬才行。



敕使街道(中山北路三段附近)(1930年代)。


明治橋(中山橋)(1930年代)。

——————————————————————————–

旅遊日期:2009.12.11 (寫於2009.12.18)





——本文轉載自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www.tonyhuang.idv.tw/ @



彩虹橋。



彩虹橋上眺望麥帥一橋。



基隆河岸自行車道里程指標。



麥帥二橋及基隆河右岸自行車道。



清晨的基隆河岸,各種鳥類活動頻繁,水岸生機盎然。



自行車道沿著河岸的堤防旁。



自行車道沿著基隆河右岸,風景優美,騎乘舒適。



河岸公園是基隆河截灣取直後的大片新生地。



快到圓山了。



圓山。兒童育樂中心的摩天輪與高速公路高架橋。



回程。走一小段中山北路。



基隆河左岸大佳碼頭附近。



眺望基隆河對岸的水岸豪宅及內湖高科技園區。



基隆河左岸自行車道,騎回松山。



圓山附近的基隆河,遠處為大屯山、面天山及向天山。(資料來源:山川岩吉編,《臺灣大觀》,1912年)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