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月15日訊】(大紀元記者孫萍蒙特利爾報導)1月15~17日,神韻藝術團將連續第四年光臨蒙特利爾,並在市中心藝術廣場能容納近3,000人的劇場——威爾弗萊德‧彼萊提爾音樂廳(Salle Wilfrid Pelletier),呈現四場純善、純美的神韻晚會。
隨著神韻藝術團的四度光臨蒙城,讓我們一起再逛逛北美的「小巴黎」——美麗的蒙特利爾。
蒙城的地理和民族
蒙特利爾是北美最大的法語城市,也是除法國巴黎外世界上第二大法語城市。蒙特利爾四周被水環繞,是一個巨大的內陸島,位於魁北克省的西南,座落在聖勞倫斯河(River Saint-Laurence)畔。她由三個部份組成,中部的蒙特利爾島、北部的拉瓦(Laval)島和南部的隆基(Longueuil)到寶樂莎(Brossard)一帶地區。
在蒙特利爾島內,聖勞倫大街(Boulevard St-Laurent)是蒙特利爾的南北走向的主要街道,這條大街將蒙特利爾分為東西兩區,東區為老城區,街道狹窄,並有很多歐洲風情的古老建築;西區則為新城區,現代化高樓大廈鱗次櫛比。貫通南北的聖勞倫大街是蒙特利爾東、西兩區的分界標誌,也是英裔、法裔居民居住分界的標誌。以此分界,蒙特利爾西區多為英裔人士居住,而東區則多為法裔人士居住。
加拿大是個移民國家,蒙特利爾尤為明顯地反映出了加拿大作為一個移民國家的文化和民族的多元性。據統計,這裡的居民來自80多個國家,有近50多種文化和30多種語言並存。漫步在這個以移民為主的城市中,走在街上,隨時可以遇到不同膚色、說著不同語言的人們;從商店、餐館、博物館、美術館、書店等等幾乎所有的公共場合,隨處都能看到反映著各種文化並存的特點;大街上人們會看到別具特點的來自不同國家、不同族裔的各色服裝;餐館、商店的外面常常可以看到懸掛的五顏六色的各國國旗;咖啡廳、酒吧裡人們用自己的語言聊天……所有這些,都能使人切身感受到這種民族文化大拼盤的特點,當然人們也會在此找到屬於自己的特有的文化空間。
蒙特利爾的四季
蒙特利爾的春夏秋三季合在一起才不過半年,其冬天特別長。
蒙特利爾處於北緯45°28‘,西經73°45‘,雖然冬冷夏涼,但也是一個四季分明的城市。蒙特利爾的春天通常在每年的4月底5月初,大概也就短短的兩到三個星期時間。春天來時,可能馬路上還是白雪皚皚,但天氣可以在一天之內就變暖許多,氣溫也可以一下從零下十度左右升至零上。往往人們似乎還沒有意識到春天的到來,但春天卻已經邁著輕盈的步伐悄悄地離開了。
蒙特利爾的夏季是這裡的旅遊旺季。氣溫通常在6月份的時候就開始攀昇,可以熱到三十八、九度,但最長也就幾天或一星期。因為留不住春天的腳步,所以這裡的人們通常都是昨天還穿著厚重的冬衣,今天就已經穿上短衣、短袖,過起了夏天。
八月底九月初天氣就開始逐漸轉涼,進入霜凍的季節。秋日的涼風吹紅了滿山遍野的楓樹,從九月中旬到10月初左右,就是最好的賞楓季節。在蒙特利爾市中心的皇家山(Mont Royal)、拉封丹公園(ParcLafontaine)等地都是觀賞楓葉的好地方。從蒙特利爾開車順15號公路往北大約一小時左右車程,便是著名的國家自然公園─茫-特布朗山(Mont- Tremblant),在秋季這裡是一個觀賞楓葉的絕佳之地,在冬天則是滑雪勝地。秋日裡的茫-特布朗,漫山遍野各種顏色的楓葉層層疊疊,美不勝收。楓葉的觀賞時間一般為2~3個星期,之後隨著天氣的轉冷,就要進入冬季了。
蒙特利爾有著漫長而寒冷的冬季,從11月開始到第二年的4月,有大約6個月之久。一般來說,聖誕過後,進入1月份就是最冷的時候,氣溫最低可以達到零下40度,而降雪量則可達到40厘米。雖然聽起來冬天是那麼的漫長和可怕,人們在戶外時通常都需要穿一件很厚的外套,但是一旦進入室內,脫下厚重的外套,則是夏天或者初秋的裝束。蒙特利爾的供暖設施和冬日裡的室內溫度,都有著法律規定,如冬天室內的溫度不得低於18度,進水閥門不得安裝在沒有暖氣的室內,更不能裝在戶外。雖然冬天沒有特別多的室外活動舉行,但是像打冰球、滑雪、滑冰、冰釣等,也都是蒙特利爾人非常喜愛的冬季活動。
蒙城的地鐵與地下商城
蒙特利爾地鐵是世界上最繁忙的地鐵之一,它的整體設計和路軌系統都仿照法國,是世界上極少數使用膠輪胎路軌系統的地鐵,完全採用法國巴黎地鐵的設計技術。
蒙特利爾地鐵設有橙、綠、藍、黃四條線,共有65個車站,是連接蒙特利爾大島、拉瓦市(Laval)和隆基市(Longueuil)的重要交通系統。四條以顏色區分的地鐵線路中,以橙線最長為30公里,設有31個站口;綠線地鐵全長22公里,共27個站口,是僅次於橙線的第二長的地鐵線路。橙線與綠線有兩個交會點,共有兩個中轉站。藍線是和綠線相平行的一條地鐵線路,長9.7公里;黃線是最短的地鐵線路,長約4.25公里,是連接蒙特利爾島和南岸隆基(Longueuil)的重要交通要道。
四通八達的地鐵線路,連接著市中心地下通道和走廊。人們可通過與地鐵銜接的長達30公里的地下走廊到達各個室內公共廣場和地下大型購物中心。在這條每日客流量大約50萬人的地下網絡中,包含了60多個住宅和商業綜合樓,建築面積達360萬平方米,佔去了蒙特利爾市整個商務中心區大約80%的辦公面積和約35%的商業面積。
地鐵是蒙特利爾地下城形成的基礎。1967年的世界博覽會之前,10座建築已和商業區車站直接相連,形成了第二代的地下城。1962年對外開放營業的維爾‧瑪麗廣場(Place Ville-Marie)是蒙特利爾地下城的發展源頭。其地面是47層的塔樓,橫截面為十字型,坐落在地下大型購物中心之上,有兩層的地下停車場。這個巨大的綜合體建築面積達28.5萬平方米,是當時世界最大的建築之一,而它一半的建築面積位於地下。這一商業中心的創造性的規劃設計,使其建成後立刻獲得了巨大的成功,並被競相模仿建造,同時也為地下城的後續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蒙特利爾在籌備1967年的世界博覽會過程中,加速了地鐵的建設。在吸收維爾‧瑪麗廣場建設成功經驗的基礎上,政府在地鐵建設過程中更加重視地鐵車站與站區公共建築的相互連通,如維多利亞廣場與邦納旺徹(Bonaventure)是通過城堡飯店、加拿大之都廣場、證券交易大廈和邦納旺徹廣場之間的地下隧道相連接的。通過市政規劃的引導,蒙特利爾市地下城的範圍得到了進一步的擴展。
1984年經濟增長速度短暫放慢,但市中心的建設仍然沒有停止。期間,房地產發展商與郊區的大型購物中心相聯合,在市中心同時建起3個大型的地下購物中心。在城市中心區擁有大型的購物中心,在北美的城市以前幾乎不可想像,而如今成了現實。到目前,圍繞著國際交易中心,一大批建築物通過地下人行道與地下城相連,使地下城的人行道長度達到了30公里,成了世界上最長的地下人行通道。
購物在蒙城
蒙特利爾是這樣的一個大都市,她總會為到訪的客人帶來多重的購物享受和新鮮的購物體驗。蒙特利爾舊城區(Old Montreal)裡曲狹古樸的長道兩旁,佈滿了個性鮮明又不失古典的藝術品和紀念品商店。遍佈全城的購物中心和世界品牌連鎖店又處處流露出蒙特利爾的現代氣息和時尚品味。
蒙特利爾最繁華的街區聖凱瑟琳街(Sainte-Catherine Street)上有世界各大品牌專賣店以及幾大購物中心和百貨公司,有近200家精品店和幾家電影院的伊頓購物中心(Montreal Eaton Centre)、海灣(La Baie)百貨商場以及有100多家精品店和各大品牌入駐的蒙特利爾信託廣場(Place Montreal Trust)都位於聖凱瑟琳街上。蒙特利爾美術館周圍的博物館區是充滿藝術氛圍的購物地帶,這裡無論是時裝店、藝術品店、畫廊、珠寶店還是各類精品店,似乎都有各自的獨到品味。
龐大的地下商城內,有超過1,700家的專賣店、購物中心、酒吧和餐廳等,在其中購物不但一年四季溫度宜人,還可搭乘地鐵隨意遊玩,或前往它處,十分便利。
蒙城美食
如果你沒有減肥的苦惱,逛完美景之後,別忘了飽一下口福。
蒙特利爾被稱為「烹調之都」,其口味上受法國的影響甚多,一直以來,法國菜都是蒙特利爾人當然的最愛。這裡品嚐美食的地方很多,皇家山是吃燒烤的好地方,The Mile End是品嚐波希米亞風情和咖啡的特色街區,The Mile End附近的小意大利社區是品嚐意大利美食的地方。
燻肉(viande fume)、普丁(Poutine)和焙果(Bagel)都是蒙特利爾著名的特色小吃,不同口味的奶酪和巧克力糖則是逛街時的最佳小食品。中國城中的中式菜館裡,地道的餃子、燒賣、包子、豆腐卷、叉燒肉等等都是人們的最愛。
2009年底,蒙特利爾市英文報紙The Gazette評選出了2009年最好的十家休閒餐廳和最好十家高檔餐廳,出人意外的是,十大休閒餐館中的前三甲皆為中餐館,而且評選文章對中餐館所呈現的諸如水餃、羊肉串、宮保雞丁等中國特色的美食讚不絕口。另外,包括像印度、越南、意大利、拉丁美洲等各類美食在十佳名單上也皆各有其位:
2009年蒙市十大休閒餐廳是:Qing Hua Dumpling (清華餃子)、Golden Stone (金石頭)、Cuisine Szechuan (四川餐館)、Le Petit Rico(拉美風味)、Moti Mehal(印巴風味)、Chez Nga(越南餐)、Petit Alep(塞爾維亞、亞美尼亞風味)、Cafe Griffintown (有現場音樂演奏)、La Caverne(俄羅斯風味)、Muvbox(位於老港,裝修獨特)。
2009年蒙市十大高檔餐廳是Le Club Chasse et Peche、Au Pied de Cochon(魁省當地風味)、Jun-I(壽司餐廳,蒙特利爾最具現代文明設計的餐廳)、Pintxo(西班牙風味)、Il Mulino(意大利餐,裝飾獨具特色,溫暖宜人,令人留戀)、XO Le Restaurant(好似宮殿一般)、Mas Cuisine(瑞士風格,裝修相當現代派)、Le St-Urbain(新開張,店主有豐富的國內外經營餐館經驗,不斷變化的菜單)、Salute(意式餐館,主廚曾歷經起起落落)、Macaroni Bar(80年代背景音樂,一年四季饕客絡繹不絕)。
我會記住!——je me souviens!
蒙特利爾的人們見面的第一招呼往往是Bonjour(你好!)當然,偶爾也會聽到有人說:「hi,」還有人用你我可能都聽不懂的韓語、越南語、印度話或其它連名字都說不出來的語言,在打招呼,在相互問候著。
有一句話,很少有人掛在嘴上,但是有車的地方,到處都可以看見。那就是蒙特利爾和整個魁北克的車牌上寫的這樣一句:「Je me souviens」(我會記住!)。
「Je me souviens」(我會記住!)——像是所有的魁北克人在默默地自言自語:—在這現代的萬花筒裡,我會記住我的文化,我會記住我的語言,我會記住我的傳統……。
「Je me souviens」(我會記住!)——像是遊人在遊覽了蒙城的美景、品嚐了蒙城的美食、在愜意的地下商場購買到稱心如意的物品後,依依不捨離開蒙城時的心語:—我會記住,美麗的蒙城……
願我們學著蒙特利爾人的熱情,在神韻藝術團到來之際,說一聲:「Bonjour,神韻藝術團」;願神韻帶來的美好長留你我的心田。
je me souviens!我會記住!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