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月11日訊】(大紀元記者周仁德國報導)第一次看到伊特先生是去年5月,在法蘭克福市政府新聞處為媒體組織的一日游上。為了給一個月後的國際體操節造勢,主辦方邀請各媒體參觀場館,介紹籌備情況。
伊特近一米九的身高和健壯的黑人外形很引人注目,但他的溫和謙恭又讓人覺得低調,上下車和進出時他總是靜靜的等在一邊,讓別人先行。
起初我以為他只是市政府派來的陪同人員,不料在新聞發佈會上他卻坐到了講台上,主持人介紹說,這位是國際體操節的形象大使,德國前奧運獎牌得主埃德加‧伊特(Edgar Itt)。隨後伊特開始回答記者提問,他說話聲音柔和平緩,措辭卻很有文采,不是印象中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運動員形象。
從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開始,伊特在歐洲田徑舞台上叱剎風雲近十個年頭,主攻400米短跑和400米跨欄,在1988年的漢城奧運會上,他和隊友贏得了4×400米接力的銅牌,成為德國家喻戶曉的田徑明星。
主持人介紹說,伊特目前在法蘭克福擁有自己的公司,主要為德國五百強企業提供員工和管理層的積極性培訓。
每個人心中的奧林匹克
積極性培訓?這是什麼?一個體育明星怎麼會走進這一行?
伊特爽快答應了接受採訪,在一個多元文化咖啡館裡,耐心的開始解答我心中的疑問。
「要說我現在的職業,我是一個積極性培訓教練,或者說是個激勵勇氣者。」
「我具體幹什麼?我到企業為職工和領導層舉行講座和演講,激發他們的工作熱情和創造性,提升企業的工作效率和成果。」
「我講什麼?我最頻繁的演講題目叫做:每個人心中的奧林匹克——跨越欄杆,邁向成功。我講我的體育生涯,其他運動員的成功故事,我告訴聽眾,每個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會經常面臨自己的奧林匹克挑戰,要鼓起勇氣迎接挑戰,每個人都能取得勝利。」
「我想告訴每一個人,要相信自己的潛力,不要放棄目標和遠景,成功的關鍵是正面的態度和品質,如樂觀、熱情、自信和信任他人、尊重他人、自我改進的意願等等。」
「光耍耍嘴皮子就能激起聽眾的工作熱情? 演講可不光是講大道理。我的聽眾從公司總裁到員工,最多一次台下坐了2500人,75分鐘講下來,聽眾像看驚險片一樣還想聽下去。我每年在各大企業要講近百場,他們把我的講話稱為這一行業裡最富激情的演說。」
伊特很平靜的講述著他的成就,沒有炫耀和傲氣,彷彿在說別人的事。 我很難把他的溫和平靜與激情勇氣聯繫起來。
來自鄉村的飛毛腿
打開伊特公司的網站, 領略一段他演講時的錄像,那完全是另一個人:全身都投入進演講中,手勢、眼神、來回的步伐、起伏的音調,從頭到尾,彷彿一直在進行400米衝刺,讓人身不由己的全身投入去傾聽。
打動人的不光是這些外在的動作,更是他講述的內容,他自己的故事,一遍一遍的在印證他的主題:「不要把欄杆視作障礙,而要把它看成挑戰和目標。」而他從小到大,也一直在不停地跨越著生命中的400米欄,從來沒有停歇過。
1967年伊特出生在法蘭克福郊區一個人口不到兩千的小山 村。他的父親在給他留下黑人的外表特徵後,就從他的生活中消失了。他生來就從沒有見過父親,是母親一手帶大的,從小對他影響最大的男性是外公。
伊特的外公是村裡體育協會的教練,他很早就看出了外孫的運動天賦,從伊特三歲開始就有意識地引導他做運動,七歲起對他進行正規田徑訓練。
讓伊特終生難忘的是小時候和其他孩子的一次400米樹林賽跑。其他孩子都穿著名牌運動鞋,只有自己穿著舊球鞋,而且伊特生性膽小,害怕在樹林裡迷路。外公看穿了他所有的心思,對他說,「不用怕,你就跟著跑在最前面的那個人跑,到最後的時候超過他。」
這一招果然有用,伊特有了靠山,最後超過了領頭的孩子,得了冠軍。
「我從這段經歷中學到了終身受用的三點:一、名牌和物質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的努力;二、不管多難的事,都可以試一試;三、立足於自己的優勢。我在演講中也經常講到這個故事,聽眾們對此印象頗深。」
樹林賽跑的成功給了伊特極大的鼓勵,他的天資和潛力越來越充分地得到發揮,不久,外公已經覺得不能再勝任他的教練了。母親為他找到了法蘭克福西邊五十公里以外蓋爾豪森市田徑俱樂部的一個著名教練,經常開車帶她去那裏接受訓練。
1986年,這個來自山村的黑孩子開始了他在田徑場上的騰飛,當年獲得了世界青年田徑賽400米的銅牌和歐洲盃田徑賽4×400接力的銀牌。第二年取得世界田徑賽4×400接力第四名。
在1988年取得漢城奧運會銅牌後,1989年他又獲得歐洲盃田徑賽400米金牌,1990年歐洲盃田徑賽400米跨欄第五名。
就在體育生涯一帆風順時,伊特遭遇了一個高欄:1990年由於腳部受傷,隨後的兩年裡他不能參加任何比賽。難道就此退出賽場了嗎?伊特的回答是:繼續向目標努力,決不放棄。
經過兩年的修整,他又回到了賽場,並達到了400米欄世界排名第七的成績。1994年他在德國田徑賽上摘取了400米欄的金牌。
1995年由於無可挽回的傷勢,他不得不退出體壇,告別了馳騁十年的戰場。
在征戰田徑場的同時,他還在法蘭克福大學攻讀企業管理碩士學位。斷斷續續讀了十年,終於在1996年獲取了學位,其間也有好幾次,因為訓練和賽事繁忙,伊特幾乎想放棄學業,但每次都有一個信念在支持他堅持下去:鼓起勇氣,決不放棄。
全新的領域 不變的精神
完成了企業管理學業後,伊特把發展目標定位在了這個全新的領域——經濟界。憑著400米的衝刺精神和跨欄的勇氣,他先到法蘭克福一家全球性的廣告公司任職,不久就升到部門經理,主管體育贊助領域。
2000年一個偶然的機會,一位從事員工積極性培訓的教練,問他願不願意試試做個這方面的講座。他試著結合自己的運動生涯講了講,效果還挺好,更重要的是,他找到了自己的新賽場——一個讓自己全身心激情投入的領域。
於是他辭去公司的優越職位,白手起家開始了新的征途。「開始的兩年最艱難,因為在這個領域我完全是一個新人,沒有經驗,沒有客戶,沒有人認識我。」
伊特只有目標和勇氣,以及過去的人生閱歷。
他又開始高強度的學習和自我培訓,去聆聽同行的演講,自己不斷地練習提高演講水平,探索自己的演講風格。在這期間,由於沒有固定的客戶,為了維持生活,他又操起了老本行——做私人健身教練,從中竟然建立了一些經濟界的關係,為今後的發展打下了基礎。
隨著他專業水平的提高,在這一行業裡逐漸展露頭角。從2002年到2004年他的事業有了大的突破,德國幾家大的銀行固定請他給員工做積極性培訓,一傳十,十傳百,「每個人心中的奧運」成了他的招牌產品,每年他的演講場次超過五十場,他自己的公司規模也隨之不斷擴大,還增加了新的培訓教練。
伊特的演講之所以能打動人,他的培訓之所以能激勵人,也許正因為他本身就是一個最佳的實例,他正是在踏踏實實的實踐著自己所信奉的精神,並把成功的結果展現到眾人面前。鐵證如山,有誰還會不被折服呢?
伊特從不滿足眼前,從不停下前行的步伐。新的一年裡,又有什麼新的目標呢。
「下一步,我想把我的演講和培訓推向世界,走出德國,給其它國家大公司的員工去做講座。」
「那語言問題怎麼辦,還有如何適應不同民族的文化習慣和思維方式?」我的頭腦裡馬上湧現出隨之而來的問題和障礙——高高的欄杆。
「沒問題,語言不同可以翻譯,人性的精神和勇氣是超越國界和文化背景的。」伊特樂觀的說,欄杆在他眼裡就成了挑戰和目標,他心裏已經千百遍的跨越了它們。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