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沙塵暴襲擊火星
(//www.tvsmo.com)
【大紀元8月4日訊】 7月一場肆虐的沙塵暴,一個月來把火星刮了個“灰頭土臉”。進入下旬,狂暴的風揚起了更多的沙,形成的“沙毯”將火星裹了個嚴嚴實實。美國宇航局的“火星環球觀測者”探測器,突然發現自己無法看清火星的真實“面目”。
據新知周刊報道,這場強沙塵暴6月中旬發軔于火星南半球的“赫拉盆地”。風暴在這個大隕石坑地帶盤桓達一個月之久,滾雪球似的不斷吸納沙塵,然后陡然變強,轉頭向火星北半球掃蕩,整個火星表面隨即被滾滾沙塵所籠罩。与漫卷整個火星的這場沙塵暴相比,我們在地球上曾經遭遇過的再厲害的風沙,只能說是小巫見大巫。
火星的沙塵暴天气實際上提供了一個現成的气候變暖模型。据“火星環球觀測者”觀測數据主要分析者之一、美國亞利桑那大學克里斯滕森教授介紹,此次沙塵暴席卷火星,至少造成火星表面溫度短時間內升高了30攝氏度。這主要是包裹火星的沙塵大量吸收太陽能量所致。
這一現象,也為反駁那些“地球變暖怀疑論者”貢獻了一個鮮活的例子。雖然證明地球大气正在變暖的證据不少,但仍然有不少人、包括一些著名人士,對此持質疑立場。而近一個月來火星所經歷的一切說明,气候變暖不僅能夠在一顆行星上發生,而且能夠在很短的時間內發生,甚至你可以眼睜睜地看著這件事情發生。
當然,地球与火星的气候系統更多地只能進行類比,無法互相套用。正如克里斯滕森所言,相對于地球而言,火星气候系統要簡陋得多。火星大气過于稀薄,含水量也遠遠要低。但克里斯滕森也指出,盡管如此,火星還是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有趣的气候變化模型”。火星的气候變化确實比地球上要快得多,但類似的大規模的劇烈的气候變化在地球上也并非不可能發生。
更何況,火星沙塵暴至少還有警示作用。其實,最早在20世紀70年代,“水手9號”以及“海盜號”火星探測器,就曾觀測到席卷整個火星的沙塵暴。正是以這些觀測為模型,美國著名學者卡爾溘蠔痤奶@批人提出了“核冬天”的概念,為世人描繪了全球性的核大戰可能給地球气候造成的毀滅性變化。
這些在今天看來顯得危言聳听了。但設想一下光禿禿的火星被一條“沙毯”所裹挾的情形,最起碼可以讓我們為能擁有一顆藍色的星球而感慶幸。(//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