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8月13日:南丁格爾逝世

font print 人氣: 9
【字號】    
   標籤: tags:

(//www.tvsmo.com)
【大紀元8月13日訊】 1820年5月12日弗洛倫斯‧南丁格爾出生在義大利中部名城佛羅倫薩。父親視她為掌上明珠,讓她接受公主一樣的高等教育,並送她歐洲遊歷,開闊眼界、廣交名流。

南丁格爾通曉英、意、德、法四國語言,又酷愛文學和藝術,她的父母希望她能早日成為一位顯赫的貴婦人。但南丁格爾從幼年時就懷有一顆仁慈而美好的心靈,立志做一名好護士獻身於救死扶傷的護理事業。

南丁格爾翻譯和學習了大量護理書籍,研究解剖學、訪問醫院。1850年,她又獨自離開英國,前往德國的弗里奈爾護理學校學習護理知識。

1854年,英、法、土耳其聯軍與沙皇俄國在克里米亞交戰,英軍士兵的病死率高達50%以上。英國政府號召婦女前往救治,南丁格爾主動請纓,率領38名護士奔赴戰地醫院。

她夜以繼日地工作,改革不合理制度,改建醫院設施,使士兵們得到溫暖、舒適、清潔、衛生的休養環境和營養充足的飲食,她參加手術、治療、護理,向政府寫報告並在每天深夜巡視傷病員,因為她的努力,英軍士兵的死亡率下降到了2.2%。南丁格爾的事蹟震動了全英國。馬克思對她的勇敢和獻身精神十分敬佩,他在德國和美國的報刊上發表文章說「……在當地找不到一個男人有足夠的毅力去打破這套陳規陋習,能夠根據情況的需要而不顧規章去負責採取行動,只有一個人敢於這樣做,那就是一個女人——南丁格爾小姐。」南丁格爾贏得了政府和人民的尊重和愛戴。兩年後,戰爭結束,南丁格爾避開政府隆重的迎接儀式,化名「史密斯小姐」悄悄返回英國的家裏。她說:「我不要奉承,只要人民理解我。」

南丁格爾回國後被尊為民族英雄,但她謙恭禮讓,自束很嚴,謝絕了官方的交通工具和一切招待盛會,決心為改善軍隊的衛生條件而繼續努力。1860年,她用英國政府獎勵給她的4.4萬英鎊,創建了世界上第一所正規護士學校——南丁格爾護士學校。她的辦學思想,流傳到世界各國。她被譽為護理事業的創始者和現代護理教育的奠基人。1907年,英國女皇頒發敕令,授予南丁格爾一枚功績勳章。她成為英國歷史上第一位接受這一殊榮的婦女。1910年8月13日,這位護理了千千萬萬病人的女護士在安靜的睡眠中離世,終年90歲。世人為了表示對她的崇敬和景仰,將她的生日——5月12日定為國際護士節。

1912年,在華盛頓舉行的第9屆國際紅十字大會上,批准設立南丁格爾獎章。南丁格爾獎章是國際護理界的最高榮譽獎,用來獎勵紅十字會或紅十字會附屬醫護單位的積極分子或定期支持者,表彰那些在戰時或平時以特別的勇氣和獻身精神為傷、病、殘人員或是為健康受到威脅的人員服務,而建立優異成績的畢業護士和志願助手。

──轉自《歷史在線》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周瑜始終力挺少主孫權,朝「南面稱霸」的目標奮勇前行,而在國家面臨曹操數十萬大軍的存亡之際,周瑜力排眾議,一力承擔對抗超級霸主曹操大軍的重責大任。
  • 姜太公在渭河邊垂釣,遇到周文王,被文王視為聖人;伊尹在有莘國耕種,喜愛堯舜之道而成為商湯的宰相。
  • 齊王逃回長安後,唐高祖李淵第一時間得知了劉武周進犯的實力,誤以為唐軍不敵武周大軍,於是下令永安王李孝基,和陝州總管于筠、內史侍郎唐儉等人,聯合助剿呂崇茂,同時發出一道敕令,命關中守將,嚴行堵御,所有河東一帶,暫行棄置。
  • 眼見周瑜治軍冷靜嚴謹,拿捏兩國分寸,進退之間,絲毫不差,劉備內心大為驚嘆,深感敬佩。
  • 文翁建校教育蜀地士子,朱邑以仁愛對待桐鄉人民。
  • 中國古代的針灸術源遠流長,尤其是針術,更有出神入化的功效。據史料記載,中醫鼻祖神農氏曾「嘗草制砭」「嘗百藥而制九針」。在中醫大家的必讀書目《黃帝內經》中,就記載著「九針」的樣式和用法。將細針緩慢地扎入身體就能治病,這種異乎尋常的診療方式也證明了人體中用顯微鏡都觀察不到的穴位是真實存在的。
  • 在朝廷眾臣面前,周瑜不疾不徐地分析勝敗關鍵。話畢,隨即自薦:只需三萬精兵,就足以抵抗曹軍。 周瑜的一席話,令眾人精神大振。當下,孫權心意遂定,正式拍板連蜀抗曹。劉備與孫權順利結盟,決定共同攜手打一場以寡擊眾的世紀之戰。
  • 走訪香港新界鄉村,仍能找到不少昔日私塾(又稱「卜卜齋」)的遺跡,是早期為孩童提供基礎教育的場所,有許多私塾都是由族人的祠堂借用空間以教學。在英國接管新界的1898年前,有近500所「卜卜齋」,可見私塾教育的盛行。位於香港沙頭角上禾坑村鏡蓉書屋,是少數專為教學用途而建的書室。
  • 孔子門下有十位聖賢,殷商宗室有三位仁臣。
  • 世人皆知梅花是早春花木,她為梅花作詩,偏要說:「一枝留待晚春開。」淪落風塵的她,卻因為這句詩,在及笄不久的美好年華遇見人生伴侶。從此,二人詩畫相酬,山水作伴,成就一段才女配名士的佳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