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國際要聞

二戰揭密﹕為愛犬 雙重女諜差點毀了諾曼底登陸

(//tvsmo.com)

【大紀元7月9日訊】諾曼底登陸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具有轉折意義的一戰。但英國本月5日解密的文件顯示,由于一位雙重女間諜威脅要向納粹德國告密,諾曼底登陸差點毀于一旦。

據北京晚報報導﹐這位女間諜名叫納薩莉· 薩久依安,代號為“寶貝”。她出生于俄羅斯,后來加入法國籍。二戰爆發后,經一名新聞記者介紹,德國情報部門相中了她。她被派往馬德里。在那里,她認識了一位美國朋友。這位朋友建議她為盟國效力,并幫她聯系了英國使館。本來納薩莉和納粹德國的頭目赫爾曼· 戈林關系不錯,哪知一踏上英倫三島,納薩莉就背叛了納粹德國,開始了為英國“軍情五處”效力。通過納薩莉,英國人得到了納粹德國的大量情報。

為愛犬之死竟威脅翻臉

納薩莉乖戾的性格也讓英國人大傷腦筋。在5日解密的這份文件中,英國情報官員稱她是一個“喜怒無常和麻煩不斷”的女人。

最大麻煩是她的一只叫“弗里松”的愛犬。1943年,納薩莉离開直布羅陀前往英國,被迫和她的愛犬分离。因為按照英國的規定,為防止狂犬病,入境的動物必須有6個月的隔离期。

英國的這种規定讓這位“寶貝”間諜勃然大怒,她甚至威脅不再為英國人效力。當時直接負責和納薩莉接頭的軍情五處官員瑪麗· 謝勒在文件中寫道:“對于狗沒有來,‘寶貝’顯得非常心煩意亂。她甚至還威脅說,如果狗還不快點來,她就不再工作了。我認為這還能對付過去,但這是一個(不好的)現象。”謝勒說:“我擔心‘寶貝’的美國男友已讓她失望,他沒有將弗里松偷渡過來的好主意。我當時在想是否請求海軍的援助。”

雖然已經對納薩莉的可信度心存疑慮,但英國人還是認為,她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即將發動諾曼底登陸戰的節骨眼上。正是通過納薩莉,盟軍才得以蒙騙納粹德國。她給納粹德國送去的情報是:盟軍將在法國加來登陸。于是,納粹德國在加來部署了重兵。而在真正的登陸點諾曼底,德軍的防守比較薄弱。

1944年5月17日,距諾曼底登陸還不到一個月,納薩莉前往葡萄牙首都里斯本,准備提取德國間諜机构給她提供的一個發報机。恰在那時,她知道了愛犬已死的消息。納薩莉當即大發雷霆。她對英國情報官員說,她將“破坏這件事(諾曼底登陸)”,告訴德國人她原來提供的情報是假的。

英國情報官員當時惊恐万分。瑪麗· 謝勒在一份文件中寫道:“她(納薩莉)宣稱這是對狗死亡的報复。她認為我們應該對這件事負責。”

盟軍成功日納薩莉被炒時

納薩莉最終沒有將威脅付諸實施,不過英國人也不敢再相信她了。德國電台隨即被其他情報官員接收。不顧MI5的批評,政府的破譯員監控著她的無線電行蹤。1945年6月6日,盟軍在諾曼底登陸,歐洲第二戰場開辟。在措手不及中德軍一潰千里,直至走向滅亡。在諾曼底登陸的一個禮拜后,謝勒的MI5老板科勒爾· 塔· 羅伯特桑惱怒地當面告訴納薩莉:“我們不再需要你,另高就吧。”

同英國人分道揚鑣后,納薩莉回到被解放的巴黎。她在1968年出版了回憶錄,其中公開責罵從前的老板是一個“強盜”。在那里,她終老一生。

(//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

    

  • 英國種族暴亂 千人與警混戰 (7/8/2001)    
  • 伊朗部隊潛至黎以邊境 遠程火箭讓以色列不寒而栗 (7/8/2001)    
  • 金堯如: 反英抗暴鬥爭方向錯誤 (7/8/2001)    
  • 英國安妮公主將投票反對北京主辦 (7/8/2001)    
  • 溫布頓網賽 伊凡尼晉級決賽 (7/8/2001)    
  • 英國迷你車欲重振雄風 (7/8/2001)    
  • 英國王室的”廉洁”守則 (7/8/2001)    
  • 為防污言穢語 英國擬開設“粗話”課 (7/8/2001)    
  • 溫网:伊万尼塞維奇現生机 暫時領先亨曼 (7/8/2001)    
  • 查爾斯發言人否英王儲有再婚意圖 (7/8/2001)    
  • 英國王儲查理斯暗示迎娶卡米拉 (7/8/2001)    
  • 英國布拉福爆發種族衝突兩名白人被刺傷 (7/8/2001)    
  • 湯姆-克魯斯十一年前离婚的陳年往事又成焦點 (7/8/2001)    
  • 稀有物种海狸在英國意外出世 (7/7/2001)    
  • 英國老婦完成單桅帆船往返大西洋壯舉 (7/7/2001)    
  • 8大工業國財長羅馬碰頭相討經濟不景對策 (7/7/2001)    
  • 查爾斯王子暗示再婚﹖ (7/7/2001)    
  • 國際海上打撈小組 打撈俄“庫爾斯克號”核潛艇 (7/7/2001)    
  • 西方公開賽查姆布利領先 老虎奮起直追 (7/7/2001)    
  • 英國最大婦女雜誌“貝拉”:“被打被拘–只為煉功” (7/6/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