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科技新聞

評論:候選院士打廣告到底該不該

(//www.tvsmo.com)

【大紀元7月27日訊】 有一條消息多少令人吃惊,也考驗著我的判斷力。那就是:“隨著兩年一度的中科院、工程院院士增選進入關鍵性公示階段,科學家們一改過去的‘被動宣傳’為‘主動宣傳’,紛紛花錢在圈內媒體上爭相露臉,以期提高知名度。”“一家全國性報的編輯告訴記者,最近,來自科學家的宣傳費成為該報廣告收入中新的增長點。”(7月25日《北京晨報》)。

這還是那些恂恂之士、慊慊君子嗎?這還是我們心中敏于思而訥于言的科學家形象嗎?

不管怎么判斷,這條新聞至少使我們接近了真實的“科學家生態”———現實的市場經濟利益背景中的科學家群體。

如報道所言,從廣告款的來源看,与其說是科學家在花錢“自我宣傳”,不如說是科學家所在的單位,所處身于其中的利益集團在相互競爭。爭什么?無非名与利。因為院士對于這些單位而言,就是名与利———“能‘涌現’出院士,既可為單位增光,也將在經費申請和項目申請方面獲益不少”。對于單位而言,花錢聘請院士与花錢宣傳為自己的科學家“競選”一個院士等值。在市場經濟環境中,科學家的价值,知識的价值,就體現在企業的“爭奪”之中。他們爭是好事儿。他們不爭,科學家就沒“价”。因此,圍繞著增選院士的廣告戰,至少反映著市場對科學家的客觀評价,反映著科學家所在科研單位自身的企業意識和企業性質。“候選院士廣告”這一現象的性質,就是“市場”在花錢宣傳科學家。沒有這個”市場“,院士選舉———至少選舉過程,只能像過去那樣很少被人注意。

問題是,這樣一個利益因素加進來,其利弊何在?

選舉院士是專家選舉,不是全民普選;關于院士候選人的宣傳廣告,訴求的對象是專家,而不是普通老百姓。但是科學家廣告的客觀影響,卻及于更廣泛的社會公眾,而不僅限于選舉圈子。因此,有著信息擴散的淨收益。增選院士的廣告戰,無异于一次科學家宣傳運動。選舉標准由專家掌握,選舉信息讓百姓周知,這有什么不好呢?競選院士雖然是科學家個人的名与利,是科學家所在單位的名与利,但對于院士選舉廣泛的社會關注,則是整個科學家群體的利益,是科學事業的利益。

廣泛的社會關注本身,是任何評選、推選、選舉活動保持公正性的良好環境。院士選舉也不例外。院士選舉,高在云端,一些清清白白的人,所做的是一項清清白白的事業,自然是那些被金錢所污濁的品牌評選和官場賄選不能相比的。但是,為科學家候選院士花錢做廣告這件事本身卻證明:在當代中國,科學家的評選活動,自有利益在焉。既然有利益,這些利益就要表達,就要產生影響。它們不以“廣而告之”的形式表達出來并產生影響,就可能以“秘而不宣”的途徑表達并產生影響。對于公正的選舉而言,哪一种方式才是應該的選擇呢?自然是前者。既然個別的利益不能在選舉中排除,在我看,那最好的方式,就是讓所有的利益都公開發出聲音。

當然,有的學者的懮心不無道理:“如果有錢人大做宣傳,沒錢人無人吹捧,由此造成信息不對稱,可能會妨礙雖然默默無聞、但卻真正优秀的科技精英被選出”。這涉及到如何降低信息成本的問題,值得研究。但更值得思考的是:是什么使那些真正优秀的科技精英默默無聞?信息的“對稱”自然优于信息的不對稱;但有信息肯定优于沒有信息。不能把沒有信息說成是一种信息對稱。

(中國青年報)(//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

    

  • 用鈔票買院士頭銜:內地科學家紛紛花錢搞宣傳 (7/25/2001)    
  • 【紀元專欄】 鄭義:向院士們扔一隻白手套 (7/25/2001)    
  • 數學家王元:与華羅庚一起破解哥德巴赫猜想 (7/20/2001)    
  • 哥斯達黎加發生自來水中毒事件 20萬人受影響 (7/17/2001)    
  • 人事行政局:公營企業將裁1.5萬人 (7/10/2001)    
  • 諾貝爾獎得主与中國院士談中國“芯” (6/30/2001)    
  • 立此存照–國家大劇院爭鳴始末 (6/21/2001)    
  • 科學院院士的義憤 (6/18/2001)    
  • 中國科學院院士認為火星很可能曾經存在生命 (6/18/2001)    
  • 十六位香港學者入選中國科學院院士候選人 (6/16/2001)    
  • 大陸忽視人文社會科學引發社會問題 (6/16/2001)    
  • 三峽工程的「國家機密」 (6/16/2001)    
  • 大陸學者籲設社科院士制 (6/15/2001)    
  • 成功嶺24官兵 未感染腦脊髓膜炎 (6/6/2001)    
  • 王金平談聯合政府話題 (5/25/2001)    
  • 生命的奧秘永遠是個謎    (5/25/2001)    
  • 聯合政府/宋楚瑜:5院人事黨對黨協商 是政黨分贓 (5/24/2001)    
  • 專家稱廣義的人類遺傳密碼永遠不可能被破譯 (5/23/2001)    
  • 北大校長許智宏稱轉基因食品并非不安全 (5/20/2001)    
  • 胡勝正:投資大陸當心過度樂觀後遺症 (5/16/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