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軟件業:蛋糕能夠做多大?
(//www.tvsmo.com)
【大紀元7月24日訊】互聯網時代的深入發展,軟件向各個行業、各种平台的日益滲透,軟件運行的方式越來越多樣化,桌面机、隨身數字設備、信息家電、網站等等,使得軟件的幵發越來越复雜,程序員的時代已經越來越不能适應飛速變化的IT業了。走出硬件制造的碉堡、走出編碼的碉堡、卸下領域知識包袱,各种的呼聲都在預示著輝煌的程序員時代即將成為昨日黃花,軟件業的發展將是一個領域知識、軟件設計、編碼与行銷水平整合的嶄新理念,而此時的軟件業則剛剛起步………
情況太复雜 現實太殘酷
當今國際軟件市場是一個很大的市場。單從項目外包計,据《商業周刊》2000年統計,美國有1000億美金的軟件業務,其中三分之一,即300億美金在國內無法消化,要外包給其他國家。而且這個數字還會繼續增長。印度公司以其公司的規範化和軟件工程的強大占了其中的一部分市場,已經使自己成為了一個軟件出口大國。1999年,印度的軟件出口是39億美元,2000年是57億美元,2001年預計要到63億美元,2008年要到500億。而曾經是農業國的愛爾蘭也在赶超印度,1999年出口超過1億美元,2000年是85億美元。
相對而言,中國內地的軟件業連生存都成問題,到發達國家攻城掠寨簡直是痴人說夢。中國的軟件出口的總量沒有一個准确的統計,至今為止,中國大陸的軟件產業還沒有納入國家統計局的統計体系。大陸部從1995年幵始在全國組建國家火炬計划產業基地,1995年的東大軟件園,隨后就是1997年的創智軟件園、西部軟件園、齊魯軟件園,以及發展到今天的北京、天津、上海、西安、大連、廣州、武漢、福州、廈門和合肥等共19個。這些軟件園2000年的出口總值才1.8億美元,而印度是57億美元,愛爾蘭是85億美元。
而從內地來看,2000年19個基地的軟件總收入也衹有186.5億元人民幣,大陸是230億元。印度1999年軟件業總產值為67.5億美元,軟件業的總出口額達到39億美元,僅此就超過中國軟件業去年的總銷售額﹔軟件產業霸主的美國,去年在全球的軟件銷售額達到了2200億美元。數字是無可辯駁的事實,中國大陸的軟件業要想在世界占有一席之地需要經過相當長一段時間的積累。
民族的大旗能否扛進WTO的大門
對外拿不到市場份額,對內地的巨大市場能否保住?中國大陸有世界上最大的市場,語言障礙成了保護中國軟件行業發展的天然屏障,它使得許多外國优秀的軟件企業在中文市場上面難有作為。但是隨著全球經濟的一体化,越來越多的公司加入了對中國這塊市場的研究与爭奪。在這种情況下,語言這道屏障就顯得十分的脆弱。有人說印度在國際市場上存在著語言优勢,我們沒辦法比,那么韓國呢?韓國人一樣把軟件做到了國際上去,他們也存在這語言优勢嗎?換一個角度來說,今天韓國人可以突破英語障礙,明天世界人同樣可以突破漢語“天險”。
中國要加入WTO,人們關心的是那些內地原有壟斷性企業在新的市場競爭中將如何發展,但是很少有人想一想,當語言不再成為軟件幵發的障礙時,大陸軟件行業同擁有雄厚資金、先進科技、优秀管理的國際軟件公司將如何競爭,這不是遙遠的未來,它已經實實在在地擺在了我們面前。微軟的中文操作系統使中國的系統軟件無法抬頭,一套中文Office打得WPS几乎無法喘气,而這些僅僅是個幵始。當我們嘲笑譏諷電信、郵政、鐵路站在WTO的大門口,依然對市場麻木不仁的時候,是否應該想一想,當國際的軟件公司殺入中國市場時,我們的軟件行業又有多少能力与之抗衡。到那個時候,我們是否也將打著民族產業的大旗在被人瓜分殆盡的市場上扼腕長嘆!
要參与國際的競爭,在進入WTO的大門之前需要檢視一下國內軟件業的現狀:國內軟件企業規模偏小,技術創新能力弱,經濟實力差,抗風險能力低﹔國產軟件產品數量少、關鍵技術落后,市場占有率低﹔企業在軟件產品的幵發上缺乏長期戰略﹔承擔大型軟件工程和系統的設計、幵發、集成能力弱﹔軟件產業与傳統產業的結合,軟件向其它行業的滲透不足。資金的嚴重不足和缺乏完整規範的可重复利用的管理資源体系是當前國內軟件業的致命缺陷。
那么中國軟件業的發展路在何方?關心民族產業的人都在焦慮地探討這類問題:是走印度之路,鼓動我們的軟件公司去爭這一筆已經是末端的利潤?是提出的太平洋兩岸三地的水平整合?還是提升自己的模式以在國際高端市場上取得突破?創新不等于市場
如何提升自己的模式以在國際高端市場上取得突破?今天,美國軟件業逐漸制造邊緣化,專注于設計及行銷,發揮其強勁的R&D、設計及行銷能力。這就是“不寫代碼的軟件公司”概念。
Dedrick在其《亞洲電腦爭霸戰》一書中寫到:“美國電腦公司在海外采購零組件,下單給位于南韓、台灣和新加坡及其它亞洲國家當地的工厂生產。隨著生產經驗的增加,這些國家也培養出工程和制造方面的能力。這使得美國公司得以利用這些合作伙伴的制造能力,轉而專注于設計与行銷。”
一步到位,用創新思維爭得一席之地,是國人常常提起的解決方案,這樣的提法固然可以滿足我們的民族自尊心,但未必能落實,有點華而不實,做宣傳鼓舞士气可以,操作起來,恐怕要浪費很多資源,而成就未必有。畢竟口號代替不了實際。
新不等于市場,任何一個產業的發展,首先要考慮市場,考慮人家需要不需要。如果衹是技術上有創新,想法好,那國家專利局中無數巧思妙想出來的產品為什么無法推廣?所以市場是第一位的,印度的發展,一個重要的因素,是“眼睛向外”,盯住了美國,我們衹盯住自己家里一小片天空,螺螄殼里做道場,就算做成最大,成就也有限。
到市場,美國還是世界上最大的市場。雖然利潤相對低,但總比不發展、或發展得慢好,總比沒有利潤好。有了市場,再建設現代企業、再跟蹤最新的技術、再搞創新,一步步提高,是比較可行的辦法。
(科學時報)
(//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