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文:我不大愛看自己的片子
(//www.tvsmo.com)
【大紀元7月24日訊】有記者告訴姜文,“有人說沒有誰比你更愛電影”。姜文只是一笑置之。按他的觀點,每個人說話都有自己的立場,背景。說那話的人也有他的背景——姜文的弟弟姜武。但我們卻不會因此怀疑姜文對電影的熱愛。
演員姜文
燦爛的陽光打在姜文臉上,一身黑恤衫的他輕松地与記者聊天,那個下午,他一臉親切的笑容,一點不能想像將是《天地英雄》里的逃犯,將是《英雄》里的秦始皇,當然也不像《尋槍》里那個失魂落魄的警察可惜他說不愛看自己的電影。也因此少了很多接受恭維的机會。
評价《臥虎藏龍》
記者:我在网上看到一篇采訪你的文章說,你認為《臥虎藏龍》是十几年前的東西,可是到現在才被西方人接受,你怎么評价這部影片?
姜文:我是說美國人接受程度比中國人程度慢。我想提醒大家的是,一部影片有個好的票房成績,但不要忽視了另外一支專業隊伍,那就是在美國有很強能力的發行隊伍。他們每年都有他們的杰作,像《女巫布萊爾》這樣的片子,用几万元拍的,結果成了美國電影市場的一個奇跡。《臥》片也有這么一批人,我們往往忽視了這幫人對電影推動發行和市場上的作用,而這支隊伍在我們的市場是不大有的,我理解電影是通過不同的人才組合起來的一部机器,每個人只是上面的一個零件,如果僅從發行結果回過頭來談一部影片就缺了中間几個環節,所以我會說他們比我們接受晚一些,因為有人說為何這片在中國票房不好,在美國好呢,那是因為你看多了唄,他們看得少,我并不是在批評這部影片。這部影片沒什么可批評的。
導演能力有限
記:你認為《臥虎藏龍》的成功有哪些是可以供中國導演學習的?
姜:這不是導演的問題。導演是在廚房里工作,就像說我是廚子,只管做菜,至于誰把這盤菜端出去,哪個小姐長得好看,用什么招待語,那是發行的事。我炒出來,我端不出去,客人不買我的菜,那是資本主義市場的體系問題。現在要把那個體系研究透,再談廚房的問題,其實有些問題不在廚房。
新電影《尋槍》
記:我近日看了《尋槍》的初剪樣片,你能評价一下自己在里面的表演嗎?
姜:我不能評价,我其實不大愛看自己的片子。對電影來說,要最后剪接完成才能去評价它,因為初剪的片与完成片很多時候完全不一樣。我只能說我在剪輯前看到的是一些令人興奮的樣帶,現在正在剪輯中,我不便于去評价,只希望導演和剪接師通過后期制作使作品比素材更高一層。
記:你對演戲和導演哪樣更感興趣?
姜:得看什么劇本,這兩者都是一种行為,如果我有說話的欲望、有要表達的東西,我撿起哪個都可以。如果沒有這种興趣和沖動的話,那這兩個离我都很遠。
幫助新導演
記:請問你在《尋槍》中擔任監制一職,是出于對新導演不放心還是自己特別希望參与影片的幕后制作?
姜:這部片子有一部分是中影集團的投資,那么他們有一個規矩,就是對他們認為可培養的年輕導演在拍第一部戲時都設個監制,比如路學長在拍《鋼鐵是這樣煉成的》時監制就是田壯壯,以前張藝謀拍《大紅燈籠》時侯孝賢也做過監制,大家可能沒注意過字幕而已,何平做了這么多年導演,這次仍有個監制。這可能是制片人在投了很多錢后希望在拍攝現場有個制衡的關系,一般會委派一些有經驗的人來做。國外不僅是第一次做導演的才有監制,拍了几部片也可能還有監制,可能是為了防止導演獨斷專行吧。
《尋槍》是藝術片
記:我之前采訪過《尋槍》的導演陸川,他說按他的想法這個片子應該是藝術片,寫一個人尋找信念的過程,但從初剪的影片來看,我認為它更像一個娛樂片。
姜:你有沒看過《羅生門》?每個人不要太相信他談他自己,包括我在內。我不是說他不真誠,而是說每個人說話都有他自己的原因、背景和現場情況,包括你們每個人。這是正常的。當時他那么說,現在你看了卻是這种感覺,這完全沒有矛盾。我從我自己看片的情況,認為与初衷沒有什么違背的地方。
不愿自我評价
記:你目前在中國應算得上一流的演員,那么你對自己作為導演怎么評价,也能算一流嗎?
姜:我就拍了一部半片子,還是別評价自己吧,人還是貴有自知之明好。
記:現在中國電影市場這么不景气,你為什么還這么執著于這塊土地?
姜:我導電影演電影,不是看市場,只是我愛好這個。
記:你覺得自己在導演方面的風格受哪位國際導演影響較大?
姜:我受所有人的影響,包括你。我們有些導演拍片時總沒自信,愛學別人,學大師的优點,用我們攝像師的話來說,大師的优點剪接在一起,就是一堆垃圾。
“進軍好萊塢”
記:我記得你在接受采訪時曾經反感人家用“進軍好萊塢”這個詞,為什么?
姜:現在很多話是把根基都拔掉,光剩葉了,沒法說。如果你光說“進軍好萊塢”我就有點搞不懂,人家也是一個國家的電影,為何就偏要向人家進軍,這算什么事?好萊塢是美國電影工業的一個基地,它大量地生產商業影片,吸收全世界人才,從這方面或人才得到更多的施展來說,很多人愿意到那去做一做嘗試嘗試,我們看到很多人去了,同時也看到很多人去了又回來了,而這個在中國才開始。
雖然好萊塢是有一定國際性的,但它畢竟是美國電影基地,為什么有人回去了?我們會簡單地說“混不下去了”,其實不是那樣,因為那不是他們應該去的地方,像意大利的導演他們就回去了,他們覺得意大利更舒服更容易拍他們想拍的電影,但也有留下的,留下的人想拍的電影、風格、能力都必須适合好萊塢,回去了的導演不是不能再拍,也做了很大的貢獻。還有一些從來沒去過好萊塢的大師級導演比如伯格曼、黑澤明呀,所以我的想法是,有多少种人就有多少种電影,這可能理想了點,沒必要非得都去那,更談不上進軍,如果說在那能出大名掙大錢,你覺得這叫進軍那就去。但對我來說,電影不是只想出大名、掙大錢,我還想拍我想拍的東西。
好電影的標准
記:中國馬上就要入關了,那你對入關后中國的電影前景看好嗎?
姜:我覺得有人就有電影,不是電影非要產生,而是人需要它。將來以什么樣的方式与人接触是一個問題,但不會沒有電影的。可能坏電影會逐漸消亡,而好電影會越來越多吧。
記:票房和獎項都可能是代表一部電影好的標准,你覺得优秀電影的標准是什么?
姜:我個人的電影標准很簡單,吸引我的能看完的。這是我非常個人的觀點,其實每個人都存在個人的觀點,也應該存在一個個人的觀點,但可惜的是,我們越來越多的人喪失了個人的觀點,而去接受一個現成的觀點來看電影,這就導致了現在電影市場的問題。所以我認為理想的情況是,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看電影的觀點,不管它是否有票房,愿意看很重要。不單是一個個體對電影的態度,可能會漸漸會延伸到一個人對生活對社會的態度。
告誡年輕導演
記:你覺得中國年輕導演在拍電影時,是應先解決一個娛樂大眾的問題,還是個人愛好問題?
姜:這不是一個問題。大眾喜歡,票房高,這是電影的標准之一。僅僅是之一。那么有人愿意用自己的藝術追求去拍一部電影,這是另一個標准。假如他愿意為了后一個標准,而放棄前一個標准,而且有制片人愿意出錢支持他,那他沒有錯。如果說,我口里說著是奔票房而去,上帝是觀眾,結果出來的是“挂羊頭賣狗肉”,那就不對。我相信沒有一部電影讓所有人都喜歡,只要有一部分或大部分人喜歡就行了,但贏得大部分需要一個代价。
不看重奧斯卡
記:你有沒有奧斯卡情結?
姜:對我來說,“情結”這詞像一种病。是不是非奧斯卡不可?我原本沒這病,現在讓大伙說的,沒這病不合适了。對我來說,尤其對發行人來說,非常重要。通過奧斯卡能使你有什么提高,也未必。有好多沒得過奧斯卡的片子,也不錯。這時髦的病,既然又不傷身體,我也愿得一回。但你讓我私下里把它當個特別高的追求,沒有。因為它就是一個美國的地方獎,當然美國在全世界影響大,但那是另外的問題,但就其本質,和一個國家的地方獎沒有區別。但美國也有另外一批人,他們很看重三藩電影節的獨立制片獎,你去數那些不錯的導演,很多是從那里開始得到承認的。奧斯卡首先看發行,歐洲電影節是不受發行影響。
記:現在很多中國電影在學習西方,大量引進高元素,你認為這种做法對不對,是否應堅持本土特色?
姜:很難用對与不對來說,太籠統了。看什么樣電影。電影本身是科技發展的結果,文學美術早就在,是因為有電影這种技術手段,才變成具體的影像。如果在這個科技的基礎上,再變成高科技有什么不對呢,得看你用在什么東西上。(//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