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家王元:与華羅庚一起破解哥德巴赫猜想

人氣 6
標籤:

(//www.tvsmo.com)
【大紀元7月20日訊】 (這是王元寫給北京圓明園學院同學們的一封信,中國青年報略有刪節)

去年到圓明園學院給同學們做科學方面的講座,同學們意气風發、刻苦求知的面貌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一張張年輕的臉龐,讓我不由自主地聯想到自己在求知路上的風風雨雨。

以下的這段文字就是在我成長中的一段難忘經歷,我把它寫出來,希望對北京圓明園學院的同學們有所幫助。

1742年,德國數學家哥德巴赫寫信給大數學家歐拉,提出了猜想,即每個大于2的偶數都是兩個素數之和,即“1+1”。200多年來,這一問題吸引了世界各國很多优秀數學家來研究它。

作為華羅庚學生的我是一個22歲的青年,研究這樣難的問題,能行嗎?但強烈的愛國心使我毅然向這一難題進攻。從1920年開始的有關文獻,不管是英文、俄文、德文、意大利文,能找到的,我都查了出來。然后,認真分析其中的思路及可能存在的欠缺之處。有一次,听說有一批俄文版舊書到了王府井科學院圖書館,剛開始辦公,我就進了圖書館,管理員很支持我,讓我從未登記的書中找到了布赫夕塔布的文章。于是,我就埋頭抄起來,中午吃兩個火燒再接著干。兩天終于抄完了。就這樣,一連苦干了兩年。

在1955年,我證明了“3+4”,這就第一次打破了布赫夕塔布在1940年的記錄“4+4”。以后,我把我用的方法加以改進,證明了更強的“3+3”与“2+3”,并于1958年全文發表了我的成果“2+3”。這一成果很快得到國際公認。

1958年,華老師又提出用代數數論來研究多重積分近似計算。他要我跟他一起去嘗試。這時,我過去熟悉的知識与經驗基本上都用不上了,而需要很多我不懂的數論知識。當時,我連最簡單的連分數也不掌握,這就意味著一切都要另起爐灶了。怎么辦?是沿著已經熟悉的老路走,還是趁自己年輕時,另辟新路呢?我毅然選擇了后面這條更為艱險的道路。這個課題,除需要很多數學知識外,還需要計算机知識。不懂,我就從頭一點點地學,一點點地將問題的研究逐步深入下去。1959年,我們先得出二重積分近似計算公式。1965年形成了我們自己近似計算高維重積分的方法———華王方法。

回顧30年走過的道路,我深深感到,老師的引導和鼓勵是道路中的燈盞,它使我總是充滿信念,再黑的路也能看到光明;同時,自身的嚴格要求、踏實苦干也為我提供了綿綿不絕的動力。此二者不可或缺,敦促我思考、奮斗到今天。

圓明園學院沒有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也沒有北大清華那樣藏書丰富的圖書館。但是,我了解到,圓明園學院各專業的教師均聘請著名高等院校的教師擔任,其中多數都是有經驗的教師,他們完全有能力指導同學們的學業。同時,在國家圖書館領導的支持和幫助下,凡是圓明園學院的同學都可以在國家圖書館辦理圖書借閱證,具有查閱資料的优越條件。我深深地為同學們能在這樣的條件下成才感到高興。當然,光是擁有這些是不夠的,同學們還要堅定成才的信念,付出不懈的努力。

最后,我想對北京圓明園學院那些正在用汗水澆灌理想的同學們說:“你們可以成才。”這不是一种可能,這是可以預見的未來。

(//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
    

  • 四川一男子聲稱攻破 “哥德巴赫猜想” (3/11/2001)    
  • 【紀元專欄】蕭寒: 中共政治有個”哥德巴赫猜想” (1/25/2001)
  • 相關新聞
    【紀元專欄】蕭寒: 中共政治有個"哥德巴赫猜想"
    四川一男子聲稱攻破 “哥德巴赫猜想”
    袁紅冰談2025年中共內鬥三個動作
    王友群:2025 中共高危 遠離中共 遠離險惡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