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奎德 :後共産主義中國的利益集團及其意識形態——《共産主義的興衰》72.
(//www.tvsmo.com)
【大紀元6月8日訊】在鄧小平後期的,最大的謊言和荒誕是其共産主義的招牌。在精神上,共産主義已死。但是,現實生活的如此明顯的勝利還沒有從實踐的真理變成政治的真理。
中國在九十年代的社會分化,使各個利益集團的要求産生明顯差異,這與毛時代鮮明的統治集團與被統治集團的兩極對立態勢有了重要的區別。除了共産主義在觀念市場上加劇萎縮這一普遍特徵外,中國各階層的價值取向呈多元狀態。如果抽出九十年代中國社會幾個主要利益集團,著重分析它們的價值傾向,無疑有助於瞭解中國社會思潮的基本脈絡和趨歸。
知識界—-受共産主義時代的反智主義和文化專制壓抑最深,自然渴求早日解除這一桎梏,創建思想和學術自由的環境,以使自身的智力資本能充分實現其價值。因而知識界中蘊藏了中國大部分異議人士以及政治反對派。主要持有的思想資源爲自由主義、社會民主主義、由“陳寅恪、吳宓熱”所顯示的文化本位思潮、新儒學,當然,也有以“後學”爲代表的反西方主義等等。
新興工商中產階級—-本質上是共産革命的物件,因此特別渴求恢復被共産意識形態所否定的私有産權保障的制度,強調法治和秩序,傾向於經典(甚至略帶保守的)自由主義。
官僚巨富階級—-指近20年來通過權錢交易而暴富的社會階層。其利益在於鞏固和穩定當下的秩序,從而完成從擁有政治利益到擁有經濟利益的過渡,其權益特別依賴于鄧氏威權主義,即“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加資本主義”。
農民—-在共産制度下的最底層,特別對共産風造成的大饑荒刻骨銘心,記憶猶新,渴望耕者有其田,對自身利益有健全的常識,因而對共産主義有本能的抵制。在當前的利益要求上,他們渴求消除戶口歧視,要求公民平等權利。其權利要求比較貼近社會民主主義。
私營企業和外資企業的職員和工人—-害怕共産主義捲土重來會使他們失去較高的工資,希望保有自己目前收入同時增加福利保障和改善工作條件。希望中國的經濟、政治乃至文化儘快與國際社會融爲一體,傾向於社會民主主義。
下崗失業工人—-生活喪失保障,對鄧氏威權主義極爲抗拒,渴望改變現狀,這種心理使之不自覺地把歷史玫瑰色化,留戀毛澤東時代雖普遍貧窮但享有的虛幻“領導階級”地位,從而容易被毛氏民粹主義所蠱惑。但其中清醒者會逐漸看出社會民主主義更能保障自己的權益。
無疑,公開抛棄中國的國家教義—-共産主義意識形態,保障思想信仰自由,把政教分離的原則在憲法上凝固下來,是中國進一步變革的關節點,也是中國真正融入國際社會主流的關節點。
──原載《自由亞洲電臺 》
(//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