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國際電影節未老先衰疲態盡顯
(//www.tvsmo.com)
【大紀元6月22日訊】第5屆上海國際電影節終于結束了。与有著半個多世紀歷史的其他几大著名國際電影節相比,只有5歲的上海電影節只能算是個“嬰儿”,本該朝气蓬勃,卻蒼老在襁褓中。
世界級的電影節,“街道級”的組織水平本屆電影節最轟動的“新聞”是“奚美娟內定為最佳女主角”的“黑箱事件”。無論事件的真相究竟如何,但從記者提出質疑到電影節閉幕,組委會沒有一個人有勇气公開、正面對此作出回答。16日有記者就此向新聞中心某負責人發問時,該負責人竟然揚言:“我要你走不出上海!”稍后甚至還揚言要“驅逐”一位打算想組委會提意見的浙江記者!或許是迫于“壓力”,組委會最終取消了原定在17日下午召開的本屆電影節惟一的組委會与記者的見面會。
在去年遭遇媒體的批評報道后,本屆電影節組委會加強了對外地記者的限制:攝像記者不再獲得參賽影片片花;記者的某些活動要憑特別通行證—-“請柬”;大牌明星只安排當地媒體專訪在整個活動中,當地記者享受著充分的采訪特權,可以自由出入外地記者的“采訪禁區”。但部分給新聞中心官員饋贈禮品的外地記者,也能獲得這种特權。16日記者就采訪待遇不公問題向新聞中心主任提出質疑時,這位主任竟然聲稱:“為什么會有這些分別?其中原因你們自己去想,我不想解釋。”
不少媒體記者和其他電影節觀摩者都表示,上海國際電影節組委會仍是在以辦“上海的電影節”的心態与素質來搞這一國際性活動。一個世界級的電影節,卻只有“街道級”的組織水平。這使得本屆電影節不僅在很多專業問題上處理不夠得當,而且在很多具體活動的組織安排上也不夠妥善。
影片質量低,只因沒有公正合理的“游戲規則”
本屆上海國際電影節,美國電影成了最大的贏家,一舉囊括最佳影片、最佳導演和最佳技術獎,雖然這些獲獎影片在美國電影中頂多只能算得上三流水平。
實際上,無論這獎怎么發,也不會引起觀眾太大興趣,因為這是一個几無懸念的大獎。在一個根本沒有好賽手的競賽中,無論誰是胜者,都無法給人帶來任何惊喜。
上海電影節顯然缺乏自己獨有的風格与特色。無論是參賽片、參展片的選擇,還是電影節舉辦的其他活動,几乎都沒有一個明顯的主題。一些國內著名電影導演在接受采訪時都認為,在電影工業整體實力較弱的亞洲國家,要舉辦屬于自己的國際電影節,一定要突出自己的風格和特點,簡單模仿國外著名電影節“大而全”的做法,效果只能适得其反。
雖然本屆電影節的參賽、參展影片近150部,數量不算少,但不少專家認為,它們的水平低于前4屆電影節。不僅沒有令人興奮的外國优秀影片,一些受到廣泛關注的國產影片也無緣取得參賽資格。為什么會出現這种情況?或許正如某些熟知“游戲規則”的內部人士所透露的那樣,上海電影節与其他A級國際電影節片商自愿申請參賽的方式不同,它的參賽影片是由選片委員會挑選的。這樣,選片委員會就有可能選擇自己認為“合适”的影片參加最終角逐,而排除真正有實力的競爭影片。而真正由權威電影專家組成的國際評委會只能被迫在“矮子里面選將軍”。
電影、明星,誰才是電影節的靈魂?
“人气不旺”也是本屆上海電影節一大致命弱點。前來參与和觀摩的人多是電影制片厂、制片人和導演,他們大都將精力投入影片的推介和發行上。除法國影星蘇菲-瑪索和電影明星鞏俐等在電影節上匆匆露臉外,參与電影節的知名電影人寥寥無几。在國內影壇有著重要影響力的張藝謀、陳凱歌等著名導演都沒有來捧場,令本屆電影節顯得异常寂寞。
電影節上的多數記者和觀眾,都把“追星”作為自己第一任務。從香港電影展到蘇菲-瑪索見面會,每一場有明星參加的見面會總是人頭攢動,与參賽影片發布會的冷清場面形成鮮明對比。蘇菲-瑪索几乎成了本屆電影節惟一的興奮點,主辦單位也好像用這位法國明星來押陣。稍有常識的人都應該知道,明星的确重要,但電影節的靈魂應該還是電影本身。
第5屆上海國際電影節已在一片爭議聲中落下帷幕,但中國電影節的奮起之路卻依然漫長。只有興利除弊,不斷自我改革和完善,上海電影節才能“返老還童”,才能真正成為世界電影人共同的節日,成為中國電影的一個平台和窗口。(//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