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日月潭風華再現
【大紀元6月16日訊】 日月潭自古即有「水浮沙嶼」、「珠潭映月」等美名,不論達官顯要或販夫走卒,都深深為其變化萬千的湖光山色所迷,奈何多年來,地方政府受限於經費及人力,日月潭日漸荒廢沉淪,少數店家為了求生存,搶生意,使出鏢客手段欺騙遊客,使觀光客視為畏途。九二一大地震,摧毀了日月潭僅存的一點生機,許多人斷言,日月潭已經沒救了,可是危機也是轉機,地方政府在復建無望的情形下,不得不同意劃歸為國家風景特定區,不到一年半期間,日月潭已煥然一新,猶如浴火重生之鳳凰,以明豔動人之姿迎接觀光客的來臨。
邵族文化與重生後的日月潭融合為一,是其他風景區所沒有的特色,來自阿里山追逐白鹿的傳說,民國四十年「山胞身分調查」劃歸為曹族平地原住民(曹族已正名為鄒族)。邵族和鄒族在語言、血緣、社會文化方面均有所區別,多年來執政當局有意無意的忽視,邵族無法得到應有的原住民地位,自生自滅,目前僅二百八十餘人,常自嘲比曾文溪口的黑面琵鷺更需要受到保護,九二一大地震後,遷移光華島上月下老人傾倒銅像,漢味濃厚的「光華島」更名為「拉魯島」(「拉魯」邵語指正確無誤,有至高無上權威之意),回歸邵族祖靈聖地的地位,象徵著邵族的希望,期望祖靈信仰、公媽籃、先生媽、豐年祭、播種祭、狩獵祭、拜鰻祭等等這些邵族特有宗教文化,永永遠遠的傳承下去。
走在原木步道上,微風輕拂,蟬鳴鳥叫,兩旁是遮天林蔭樹木,常見寄生的山蘇花等蕨類植物,豐富的自然資源,是生態教育最佳場所。浮嶼捕魚,水鳥覓食,黃昏時晚霞與孤鷺齊飛,夜晚時漁舟燈火點點,岸邊旅館燈光倒映湖面。水社大壩清晨觀日出,慈恩塔廣場前的大片白沙與猩紅色的高塔,明豔對比,美得讓人屏息。
為了迎接重生後的日月潭,提供遊客更高品質的服務,風景區管理處上個月甄選了一批義務解說員,個個對於日月潭都有濃厚的感情,對於日月潭風土人文、自然景點也都有了解,帶領遊客認識日月潭、體驗日月潭之美,期望國人摒除以前「上車唱歌睡覺、下車照相尿尿,晚上打牌買藥」膚淺式觀光,山中明珠─日月潭有許多令人驚喜的寶藏,值得探訪。
(作者許廷發/自來水公司工程師、日月潭解說員義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