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聯儲局主席格林斯潘屢創美國經濟神話
(//www.tvsmo.com)
【大紀元6月15日訊】 中央銀行要員一句無心之言,往往足以引起市場的波動。央行副總裁陳師孟日前接受當地電台訪問時,指“新台幣价位合理,但若考慮未來經濟狀況……可能有一點貶值空間”,結果被市場曲解而導致新台幣重貶,再次說明央行要員具備“慎言”這种專業品質的重要性。
如果說在各國央行行長當中,有人已經把“慎言”提升為一門語言藝術,那他就非美國聯邦儲備局主席格林斯潘莫屬了。
“聯儲局史上最出色的主席”
格林斯潘曾經自嘲,成為公眾人物已讓他學會如何咕噥些前后矛盾的話。他在給美國眾議院作報告時,總不厭其煩地討論各种可能性:通貨膨脹或許會受到控制,或許不會;經濟增長可能會保持強勁,可能不會;利率可能上升,可能下降;以避免引起市場不必要的臆測。
“如果我的話在你耳中听來含意清晰,那你一定是沒有听明白”已經成了他的名言。
盡管美國經濟當前不明朗的前景,對格林斯潘的聲譽造成了一些負面影響,但這位美國經濟的掌舵人仍然備受市場的尊重。即使是向來喜歡針鋒相對的經濟學者,在談到格林斯潘時,也要不約而同地豎起拇指贊好。
分屬不同學派的諾貝爾經濟獎得主芒德爾(Robert Mundell)和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都公開稱贊格林斯潘是聯儲局史上最出色的主席,同樣是諾貝爾獎得主的托賓(James Tobin)也毫不吝嗇地給予格林斯潘的表現“A”級評分。
被老布什評為連任失敗的罪魁
縱觀格林斯潘擔任聯儲局主席14年來的表現,這是不難理解的。他在1987年8月從沃爾克(Paul Volcker)手中接過聯儲局主席的棒子,同年10月華爾街股市突然崩潰,道瓊斯工商指數猛跌508點。格林斯潘當時立即向市場保證,聯儲局將盡一切努力确保資金繼續正常流通,及時穩定了市場情緒,避免1929年股災引發經濟危机的局面重演。
在老布什掌政期間,他堅持推行高利率政策來控制通貨膨脹。老布什在1992年總統大選落敗后,公開批評同為共和党人的格林斯潘是他尋求連任失敗的罪魁禍首,但格林斯潘不顧政治壓力維護聯儲局的獨立性,卻得到了市場的贊揚。
与克林頓達成君子協議
美國經濟近几年來表現优越,一個重要的促成因素是克林頓削減財政赤字,讓美國長期利率得以逐步下跌,而据說格林斯潘在這方面也功不可沒。
伍德沃德在他編寫的《議程》一書中記載,當時仍是候任總統的克林頓在1992年底邀請格林斯潘到他家中聚會,格林斯潘借机勸請克林頓在上台后開源節流,削減財政赤字。
按伍德沃德的說法,兩人當時達成了君子協議:克林頓答應削減財政赤字,格林斯潘則答應投桃報李,降低利率。
克林頓和格林斯潘的搭檔,將美國經濟引入了戰后持續最久的增長期。這間中雖并非一帆風順,但格林斯潘總能以他過人的判斷能力,領導經濟化險為夷,在經濟過熱通貨膨脹和經濟萎縮百業蕭條的兩極之間馳騁。
例如,亞洲金融危机在1998年蔓延至拉丁美洲和俄羅斯,大有一舉將美國席卷其中之勢,格林斯潘當時當机立斷,說服他在聯儲局的同僚,支持他連續3次削減利率,將美國金融體系從危險的邊緣中救出,贏得了舉世的喝采。
准确預測美國生產力增長
在1996年至1999年之間,華爾街股市持續攀高,經濟學界開始向聯儲局發出加息以避免經濟泡沫化的呼聲,向來打擊通膨毫不手軟的格林斯潘此時卻從“鷹派”轉為“鴿派”,拒絕作出回應。
他堅持美國經濟已出現結构性變化,資訊革命帶來的生產力增長將抵銷通膨壓力,而事后證明他對美國生產力增長的預測确實正确無誤。
股票交易員膜拜他的圖像
也因為如此,格林斯潘開始逐漸被市場神化。《新共和》周刊在1998年刊登了一則新聞,指紐約一些股票交易員在辦公室里膜拜格林斯潘的圖像,以企求買賣股票的靈感。這則報道雖然事后證明是子虛烏有,但它在刊登前后沒有引起人們怀疑,足以證明格林斯潘神話的深入人心。
在一些人眼中,布什和戈爾在美國總統大選中爭得惊心動魄,卻無法喚起美國人的政治熱情,也和格林斯潘不無關系——反正無論是誰當選,聯儲局主席還是格林斯潘。
運气促成种种成就
誠然,格林斯潘能夠贏得世人廣泛的尊重殊非僥幸。作為宣揚保守派經濟理論的小說家蘭德的門生,格林斯潘主導下的美國貨幣政策,反映的卻是不受意識形態或學術理論拘束的務實和靈活。不過,平心而論,他的种种成就在很大的程度上也是運气促成的。
犯了几次錯誤
美國經濟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面對高通膨的困擾,在沃爾克出掌聯儲局的80年代初期,聯儲局不惜付出經濟衰退的代价,提高利率來抑制通貨膨脹,到格林斯潘接手時,美國通膨長期居高不下的問題已基本解決,新的聯儲局主席在制定貨幣政策時已有較大的決策空間,可以按照經濟的實際情況提高或降低利率。
另外,格林斯潘任期內美國國內和國外的一些重要發展,也為他的工作提供了不少方便。例如,如果沒有1997和1998年那一場亞洲經濟危机,來抑制亞洲出口和原料的价格,美國經濟當時也難以在低通膨的環境下高速前進。
市場對格林斯潘的崇拜,使人們忽略了這些因素,也讓人們逐漸忘記了格林斯潘也可能犯錯。如1987年的股災,人們今天只記得格林斯潘如何化災難于無形,卻忘了那場股災是他在上任后立即宣布加息引起的。
同樣的,格林斯潘也錯估了1990年美國經濟衰退的嚴重性,老布什指聯儲局政策錯誤害他連任失敗,并非毫無根据。
過于信任失去警戒
市場對格林斯潘過于信任,容易使人們忽略了他的一些決策可能招來的后遺症,而失去了應有的警戒心。
例如,聯儲局在1996至1999年間對股市的節節攀高不聞不問,一旦股市重挫(如在1987年、1998年),卻又會習慣性地大幅削減利率,這种作風其實等于在間接鼓勵投資者放膽投資或投机,反正出了事,有聯儲局出手相助。華爾街的股市泡沫,其中恐怕不乏格林斯潘因素。
格林斯潘近日來針對經濟走下坡几次大幅減息,同樣擺脫不了聯儲局在拯救華爾街之嫌(試回憶一下香港政府在1998年入市扶持港股時,華爾街對港府的批評)。
美國可能再次陷入惡夢
人們也應該置疑,這一輪的減息活動是否會把美國經濟需要忍受的短痛變成長痛?“新經濟”領域過去几年的過度投資制造了劇烈的競爭,從而導致相關企業紛紛蒙受虧損。在沒有人為干預的情況下,這些企業當中承受能力最低的將提早收盤,給剩下的多一點生存的空間。
聯儲局在這當儿大幅減息,反而給了本來沒有生存條件的企業苟延殘喘的机會,延長了整個調整期。更危險的是,如果減息過快過多提高了市場的通膨預期,美國可能再次陷入經濟停滯和通貨膨脹并存的惡夢中。
繼承人難尋
當然,這些可能性最后都可能淪為學術性的討論。格林斯潘之前的許多決定,在當時也曾受到怀疑,事態后來的發展往往證明他是對的。以他今日聲譽之隆,他大有可能憑借人們對他的信心,穩定市場和經濟,將美國經濟再次帶回正軌上。
不過,這也帶出了一個最根本的問題,美國經濟的黃金時期是否注定要隨著格林斯潘的退休或逝世結束?格林斯潘開創了一個屬于巨人的時代,巨人一旦步下舞台,美國要到哪里找他的繼承人?(事實上,格林斯潘連任4屆聯儲局主席,和美國政府無法找到聲望、能力可与他媲美的人物大概不無關系。)
行事作風無法體制化
今天,格林斯潘可能是世界公認最好的央行行長,聯邦儲備局卻似乎不是內行人心目中最好的中央銀行。
格林斯潘的行事作風無法體制化,將是他留給聯儲局留下的最大問題,而這個問題,勢必迫使明天的歷史和經濟學者在評价這個巨人時,摘下我們今天放在他頭頂上的光環,較客觀地記錄他在任期間的功与過。
格林斯潘自己不買股
格林斯潘一言可以左右股市,自己反而為了避嫌而不買股票。根据他去年向美國政府申報的1999年個人資產報告,他的財產多投資在美國政府短期債券上。
擁340万美元資產
根据聯邦儲備局网站提供的資料,格林斯潘在1999年的個人資產介于340万美元到700万美元之間(約615万新元至1270万新元),和1998年的250万美元至640万美元的數字比較,相信增長達雙位數(格林斯潘填寫的財產申報表格并不要求他透露個人資產的确切數字)。
年薪13万美元
格林斯潘不買股,他的夫人,美國全國廣播公司記者米切爾卻擁有阿伯特(Abbott)制藥厂、通用電气和金伯利克拉克(Kimberly-Clark)公司的股票。
米切爾在1999年發表10場演講,收取的費用比格林斯潘一年的薪水還要高。格林斯潘的年薪只有13万6700美元,米切爾單憑演講,一年就賺取了13万9500美元。 (聯合早報)
(//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