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面臨信用危机嗎?
(//tvsmo.com)
【大紀元6月14日訊】
◎ 信用:誰是“傻帽儿”?
一個在俄羅斯做生意的倒爺,剛到遠東城市哈巴羅夫斯克的時候,沒有戴皮帽子過去。當地冬天的气溫達到零下30度,他外出送貨的時候凍得不行,捂著耳朵在雪地里跑。這時“啪”的一聲,一頂皮帽子扣在了他頭上。回頭一看,一個俄羅斯漢子站在他面前,用生硬的漢語說:“明天”,同時又用手指指表,再指一指腳下。
這個手勢語言已把一切表達得很清楚了——“中國小伙子,天气這么冷,不戴皮帽子怎么行?先戴上我這頂吧,明天這個時候,來這里還給我好了”。按理說,這位中國倒爺應當弄明白了對方的意思,當他戴著別人的皮帽子离開的時候,雪地上留下的不僅是一路腳印,同時也留下了按約定歸還借物的承諾。
然而中國人的信用悲劇偏偏就這樣發生了。第二天,倒爺不但沒去還人家的帽子,還洋洋得意地嘲諷起借給他皮帽子的那個俄羅斯人:“你猜‘傻帽儿’這個詞是怎么來的?傻瓜等帽子——傻帽儿,哈哈……”
這個年僅20多歲的倒爺的笑聲,毫不留情地把我們在信用方面一貫的民族自豪感和优越感擊得粉碎,仿佛几千年來我們這個禮儀之邦宣揚的“一諾千金”“抱柱之信”只不過是一個輕飄飄的毫無意義的哈欠。中國人,現在是否真有信用?
生活,似乎正變得越來越可疑了。早上起床后喝牛奶,你會問奶里是不是摻水了?走在路上,一個陌生人沖你一笑,你馬上會警覺起來:這是不是有什么企圖?打車的時候和司机本來聊得挺開心,司机說堵車不如抄近道走胡同,于是你立刻怀疑是不是在兜圈子變著法儿多收錢,下車找你錢的時候,心里又在琢磨這里面是不是有假鈔?回家后孩子興高采烈告訴你數學得了100分,你可能又在怀疑是不是抄了同學的答案?抽煙的時候怀疑是假煙,喝酒的時候沒准喝的正是假酒,甚至商場專為顧客預備的“愛心傘”也大多有去無回……
綦江彩虹橋垮塌事件、廣信事件、粵海事件……越來越多的“事件”包圍著我們;牟其中、何陽、盧俊雄……越來越多的“空手道”高手就在我們中間出沒;据專家估計,欺詐案件的年增長率已經超過了30%。而中國消費者協會調查后得出的結果更讓人吃惊,僅1998年,全國就有68.4%的消費者受到了商業欺詐行為的侵害。
◎ “不是需求不足,而是信用不足”
坦白講,在改革開放的20年當中,我們其實是濃縮地度過了西方社會工業革命以來几百年所走過的歷程,許許多多的經濟問題、社會問題,人們還沒來得及認識、經受、消化,它們就雜亂無章、跌跌撞撞地包圍了我們:工作的擔懮、福利的擔懮、生活質量的擔懮、信用的擔懮……小到個人而言,我們生活、奮斗在這個社會里,我們本能地追求著富裕、安全、公平、信用、尊嚴這些起碼的生存需求,但它們往往又變成了一种代价,一种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
物价,已連續將近30個月往下降。一邊是銀行里6万多億元居民儲蓄存款,以及居民手頭1万多億元現金,如困虎趴窩,不肯出來消費。据統計,今年1月全國增加儲蓄存款886億元,是去年4月以來增加額較多的一個月。另一邊是1996年5月1日至今,利率連下7個台階以促進居民消費,而事實上卻造成了西方經濟學上的“墨菲效應”,換句中國話說,就是“哪壺不開提哪壺”,居民把口袋捂得比以前任何時候都要緊。那么,我們為什么不消費呢?
有人認為這里面有社會保障體系不完善、預期支出增加的原因,也有產品結构不合理的原因。事實是,改革開放20年來,中國儲蓄增長率保持了每年29%~39%的較高水平,而居民借款率卻較低,城市居民只有5%的人向銀行借過錢,信貸消費僅占國家信貸總額的1%。
我們常說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而信用則是社會生活的核心。市場經濟說到底就是信用經濟、契約經濟。一張“花紙”,有了信用才算鈔票;一間窗口,有了信用人們才敢把錢往里存;一家企業,有了信用銀行才肯把錢貸給你。
中國目前在現代信用制度方面可以說還處于一片混沌世界:銀行的信用沒有評級机构對其進行評級;企業之間在沒有任何抵押、擔保的條件下私相借貸;居民沒有個人基本賬戶可供資信證明查詢;個人之間、企業之間沒有欠債還錢這种天經地義的責任感;負債者雖然欠著別人的債務,卻過著花天酒地的奢侈生活。今年初安徽蕭縣黃口鎮千余名教師因為工資拖欠8個月未發而集體罷教,而与之相對應的是“鎮上稍微像樣點的飯店,几乎沒有哪家不挂著鎮委、鎮政府的酒飯錢!”
信用是個大問題。信用不足,我們便無法步入現代經濟社會。信用不足,假冒偽劣產品盛行,阻礙了消費者的購買;信用不足,阻礙了資金流動,同時帶來了投資不足。這一觀點似乎并不完善,但卻是振聾發聵的。更有經濟學家認為,目前中國經濟的首要問題“不是需求不足,而是信用不足”。
◎ 信譽就是金錢
在各种經濟領域,都有信用的烙印。美國社會學家富蘭克林在《給一個年輕商人的忠告》一書中說:信譽就是金錢。善于付錢的人才是別人口袋的主人。
對企業而言,信用是一种經營文化,講信用就是講效益的前提和基礎,不講信用就辦不好企業。信用同時還是一种無形資產。它在企業的生產經營過程中,最能表現出一個企業的實力、形象,是一种關乎企業生命的重要文化特質。如果一個企業失去了它應有的信用,那么這個企業的生存、發展就如同沙灘上的樓閣,遲早會坍塌。
從西方發達國家來看,信用體系的基礎是,大量的經濟行為,几乎全部企業行為都有記錄。每個在美國生活、有經濟活動的人,都有一個社會安全號,求職、領薪、納稅、購物、租房以及還債、失業等情況,都通過這個號碼記錄在國家統一的電腦聯网里,留下了信用記錄。一旦信用出現污點,別說申請貸款,日常生活都困難,因為美國人大多數是用信用卡支付消費的。而對大多數美國企業來說,他們不僅要接受銀行和稅局的抽查,還要面對移民局和聯邦調查局的檢查,在這樣嚴格的監督下,企業的業績和信用很難弄虛作假。這樣一种信用體系,不僅保證了市場交易的安全,而且由于信貸是真正的信用貸款,投入市場的貨幣比貨幣供應量大得多。美國在信用基礎上建立了高產出戰略,企業負債率在50%~60%,而且國家和銀行也能利用信貸杠杆,有效地發揮調控經濟的職能。
可以說,沒有一個好的信用制度,現代市場經濟根本無法存在。但社會信用體系的建立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是個人信用普遍完善化的產物。個人信用的普遍完善包含兩方面的含義:第一是個人收入和資產公開化。每個居民都在銀行開立實名制的個人基本賬戶,個人的收支都在這個基本賬戶上得到反映。這种信用公開化使居民的任何個人收入都置于銀行的監控之下,個人的財產資信狀況如何,通過銀行檢索可以一目了然。這种公開化還杜絕了灰色收入,防止貪污受賄,杜絕。第二是社會居民普遍信任感的建立和信用維護机制的完善。沒有一個制度的保障,僅靠內省的功夫來維護個人信用的作用是十分有限的。
◎ 信用革命何時到來
1999年底,包括四川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在內的33位民營企業家,在人民大會堂庄重發表了《信譽宣言》,承諾“帶頭守信用、講信譽、重信義”。這標志著部分企業界人士對社會信用問題的覺醒和呼喚,對“失信用、無信譽、輕信義”等不良風气的摒棄。
其實,建立社會信用體系早已列入國家經濟發展戰略之中。十四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九五”計划和2010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确定:“建立法人對支付個人收入的申報制、個人收入申報制和儲蓄實名制。”
自今年4月1日起,儲蓄實名制已正式在我國實施。其中,客戶的公民身份證號碼成為非常重要的信息。据公安部治安管理局透露,公民身份證的升位工作自去年10月1日開始,今年年底將全部完成,即使一個剛生下來的嬰儿,也會擁有一個終身不變的身份代號。這不但給儲蓄實名制,也給醫療、保險、社會保障等工作提供了方便,成為社會信用制度的基礎。
同時,還必須積極推進政府職能的轉變,加快企業改革步伐。對此,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王微認為,國家應采取以下5條措施:
1。 加快企業制度的改革,建立信用制度的微觀基礎,要通過政企分開、產權明晰的改革,确立企業法人財產權,建立所有者對工商企業和銀行運營的督導机制,防止銀行和企業經理人員利用公司治理結构的漏洞,通過信用關系損公(企業)損私或進行其他舞弊和詐騙活動。
2。 加強維護信用制度的法制建設。一是完善我國民法及有關法律中關于債權保護的法律規定,以确保信用關系中債權人的權益不受侵害,并強制債務人履行其償債義務;二是參照發達的市場經濟國家的《公正信用報告法》,制定有關法規,嚴格規范涉及信用信息記錄、使用及評估活動的机构和組織行為;三是對債務人的違約制定更為嚴厲的賠償和懲罰規則,依法懲治這類罪犯。
3。 建立覆蓋全社會的信用記錄和監督制度,有必要依托現行的企業代碼制度和社會保障制度改革,建立個人和企業的檔案,以對個人和企業的信用狀況進行記錄和監督。
4。 推進商業信用的票据化,逐步形成區域性和全國性的商業票据貼現、清算和交換流通网絡。
5。 規范政府行為,厲行法治,同時,政府有關部門在制定相關政策時,還應當注意獎勵守信用行為,懲罰背信活動,鼓勵企業和個人不斷提高自身的信用水平。
〔摘自《中國青年》,2000年6月號〕
(//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