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元特稿】影片《珍珠港》觀感——為了正義而戰
(//tvsmo.com)
【大紀元6月10日訊】 好萊塢的影片以場面宏大﹑壯麗而注稱于世﹐雖然每個人所喜好的風格會很不同﹐但在那些巨大的自然或歷史的長畫前﹐我們都會感受到心靈中的震撼。
而這震撼﹐正是導演的心血所在。
《珍珠港》一片﹐看後便能體會到導演苦心所在﹕
影片一開始﹐在金黃的夕陽裡﹐兩個少年在破舊的廢棄飛機頭上﹐演煉著飛上藍天的渴望﹐短暫的麥地裡的駕駛冒險﹐卻成了實現理想的開始。導演想說的﹐便起于美國這個民族的魂——這想飛的渴望﹐對美好生活的渴望。
少年長成了小伙子﹐在被狠扎幾針後﹐終于飛上了夢想的藍天。然而﹐二戰的炮聲已響徹整個歐洲﹐男主角之一的本(BEN)志願去英國作戰。也許﹐有許多觀眾會說﹐影片中的愛情有些牽強。我在想﹐在為正義而死與你所愛的人之間選擇時﹐你會選擇那一個﹖主角本所塑造的形象的個性就在于這份為了正義﹐為了他人的和平生活﹐不惜離開自己最愛的人的勇敢﹗而這勇氣的背後﹐又有多少他人所不知道的心酸。我們在新聞中﹐經常可以看到﹐老兵們觸摸陣亡將士名單時﹐所流下的淚。古人講﹐“悲莫悲兮生別離”﹐導演的用心﹐便是透過這戀戀不舍的柔意﹐突出本的剛毅與投身報國的熱血﹗
每一部好的影片﹐都會用不同的場景去突出導演所要表達的主題。我在看《珍珠港》時﹐有幾次都要強忍著自己的淚水﹕
在看到日本飛機象蚊子般﹐用機槍割蔥般屠殺美國士兵時﹔在看到子彈與炸彈追趕著醫院的護士時﹔在看到大量燒傷﹑炸傷的士兵在醫院裡痛苦地掙扎與哀號時﹔在看到年僅19歲的護士隕沒在自己朋友的手中時﹔在看到那雙漸漸僵硬的手﹐無力地耷拉在甲板上的救護人員的手中時……
這些場景﹐都有力地烘托出這次偷襲所造成的幾千軍﹑民死于戰爭所帶來的創傷。我想﹐親身經歷過戰爭的人﹐會理解那分沉沉的苦楚。
後來的片段﹐在塑造著美利堅民族不屈服于邪惡入侵者的猖狂而奮戈一擊的精神。在面臨“壯士一去不復還”的決擇時﹐將軍和士兵一起﹐踏上征途。雖然我們﹐在60年後的今天﹐可以在電影院裡吃著苞米花﹐享受著和平安寧的生活﹐可在60年前﹐對那些為了這片國土的幸福﹐踏上轟炸機的飛行員們﹐卻是在用自己的生命書寫著對他們所深愛的人民的忠誠。我想﹐他們那時的心﹐該是澎湃著這份赤誠和無畏吧﹗
也許﹐這便是美國這個民族能夠崛起的原因所在吧。在200多年前﹐當大不列顛士兵在波士頓市中心槍殺平民時﹐美國人選擇了為正義而戰﹐雖死而榮﹐這才有了後來的美利堅。中國歷史上也有許多愛民愛國的人物﹐只可惜﹐在今天﹐我們在赤色的恐怖下﹐卻在望卻了我們作為一個中國人去維護正義的渴望﹐連大陸電影中所宣揚的﹐都已經不再給人們聲張正義的希望﹐我想﹐看過《活著》這部電影的人們會同意我所說的。在一代又一代的悲劇中﹐我們的民族沉淪到沒有理想的金錢至上中﹐全沒有了向邪惡宣戰的骨氣。
當我看到信仰者為信仰權利一次又一次﹑置生死于度外奔赴天安門廣場時﹐我看到了中華民族的希望。然而﹐更多的中國人﹐還有知識分子們對此事的茫然無視令人痛心。海外的一些有識之士們說的太多﹐做的太少﹐無休止的在內耗﹒﹒﹒﹒﹒﹒
在這夏日﹐讓我們一起﹐祝愿那些尚在為中國的正義而戰的勇士們﹐願中華民族能找回曾有過的善良與正義﹗
(圖片 Copyright AFP, 2001)
(//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