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放言三年后取代英特爾 欲做CPU霸主
(//www.tvsmo.com)
【大紀元5月30日訊】對于長時期處于CPU市場霸主地位的英特爾來說,剛剛到來的新世紀是一個挑戰与顛覆的時代。它長久以來難以撼動的寶座正在AMD公司的強烈攻勢下岌岌可危。
日前,AMD公布的2001年第一季度業績報告讓業界震惊。
時報報導, 盡管全球個人電腦需求減弱,但AMD第一季度每股仍贏利37美分,高于此前預期的33美分。而其僅PC机的微處理器上銷售額就比去年同期增加17%。而在前一天,AMD的競爭伙伴英特爾也公布了其第一季度的業績報告,報告顯示英特爾第一季度的淨利潤比去年同期巨幅縮水了82%,每股收益僅為16美分(除去用于收購的相關費用)。在兩個公司宣布自己的業績報告后,雙方的股价都有所上升:其中英特爾上升了11%,而AMD的股价則上升21%。
“我們有信心說,三年后CPU市場上,AMD有希望占据50%的份額。”AMD區產品經理紀朝暉日前在接受記者專訪時頗為自豪地宣稱,“英特爾將不再是處理器市場的老大。”
AMD:多年媳婦熬成婆
其實,在CPU市場上,這兩家公司一直是多年的宿敵,甚至兩間公司發起人都是從Fairchild??仙童??半導體公司出來發展的。競爭過程當中二者也一直有高有低,盡管AMD是老二,但是曾經有很好的机會可以超越,在386時代,AMD出貨量一度比英特爾還大;486時代AMD的產品達到486的最高性能133兆。但是英特爾推出奔騰系列后,依靠專利保護等措施,差距急劇拉開,英特爾占有了絕對优勢,高的時候甚至占有份額超過市場的90%。AMD在這時開始致力于開發自己產品,這個過程走得很漫長。直到AMD研制出k6,才重新從這里走向了成功之路。
1999年,AMD公司一改以往跟隨英特爾的路線,推出速龍??Athlon??和鑽龍??Duron??系列,出手即石破天惊。憑借先進的技術和优异的性价比,AMD的市場能力、銷售能力都有非常大的增長,又開始非常迅速地拿回自己的份額。据PCData公司統計,到2001年1月,AMD在美國零售市場占有率達到42.56%。AMD的個人電腦處理器2000年的年度銷量更超過2650万顆,占全球個人電腦處理器市場約20%。AMD2000年的全年銷售額亦創下達46億美元的新紀錄,比1999年增長63%,公司的淨收入也達到7.94億美元。在英特爾的傳統領域移動處理器市場上,AMD所占的份額一路飆升,完全打破了一家壟斷的局面,形成了競爭對峙。
在中國市場上,被視作市場晴雨表的中關村也反映,AMD的速龍??Athlon??和鑽龍??Duron??已經逐漸成為個人攢机的主流。同時AMD已經開始向几大PC厂商提供工作主頻高達1.3GHz的基于成熟的Thunderbird??雷鳥??核心的新速龍處理器,這款處理器的千顆批發价僅為230美元,這使得它在与Intel的价格大戰中繼續保持优勢,因為這個价格比Pentium41.5GHz還要便宜不少,但是性能甚至比1.7GHz的奔騰4還要高。
“intel壟斷的太久了,我們需要一個新鮮的面孔”。一位PC界的人士說。
兩大因素令AMD有望赶超英特爾
AMD有可能三年后超過英特爾,成為CPU市場最大的供應商,并非頭腦發熱的一時妄言,但也并非十拿九穩。這种新舊替代,取決于兩個方面:一個是CPU市場的容量与變化,一個是AMD本身有沒有這個能力。
据分析,2000年全球的CPU市場銷量約1.5億顆芯片,按照平均售价100美元計算,也只有150億美金,而英特爾是一個年營業額300多個億的大型公司,這就意味著即使英特爾包攬了處理器整個市場,也達不到它公司的50%的營業額,更何況英特爾要成長,所以它一定要轉移方向,尋找新的成長點和主營方向。現在它不斷將自己推向网絡市場,就是因為网絡市場潛在的營業額非常大,网絡設備擁有上千億美金的市場容量,但是這樣多元化經營的發展必然分散它的在處理器上的技術資源和生產能力。而AMD雖然2000年的銷售達到了創紀錄的46億美金,150億美金的處理器市場對于AMD來說還是非常大,同時,PC處理器市場依然保持著15%的年增長率,對AMD來說有相當大的增長空間。
所以人們看到了兩种不同的趨勢,2000年中,英特爾的發展是擴充新的業務,不斷買進一個又一個公司,以業務分散化來保持公司的成長,但是業務太龐雜,主營業務不明确,原來的主攻方向被弱化,帶來了競爭中的一些劣勢。而對AMD來說,2000年是一個業務集中過程,賣掉了可編程邏輯部門、交換机部門等与處理器無關的業務,將全部業務集中到處理器上來,并付出8億美元的研發開支。兩個公司走的是兩條剛好相反的路,英特爾在不斷尋求新的業務增長點,而AMD則集中力量做處理器,并發誓要做出最好的處理器。
這兩种戰略體現在兩家公司開發擁有專利方面,也呈現了不同的趨勢。
在高領域,擁有的專利技術正是一個公司最基本實力的體現,也是該公司為未來發展是否准備充分的表現,從2000年美國專利及商標登記局公布的專利技術排行榜看,AMD有了惊人的飛躍。AMD以1055項專利數額的絕對优勢在全球相關產業排名第二,若將全球電子公司一并計算在內,AMD則名列12。而英特爾則被甩在身后,排名第19位,專利數額的擁有量僅為797項。而在1998年時,英特爾還以第18位的排名領先于AMD6位。
美國專利及商標登記局所批准的專利是全球公認的、衡量技術創新成就的重要指標,這一指標表明,AMD正在迅速崛起,在科學技術研究与開發方面扮演著日益重要的角色。AMD總裁兼首席運營官HectorRuiz表示:“AMD去年申請了1055項美國專利。作為先進的技術開發商,在專利項目排名榜上的排名持續上升。在排名榜上靠前、擁有很多的專利項目的公司大多是規模較大的公司,若以每年營業額計,這類公司的規模大部分均遠遠超過AMD。而事實上,若以專利項目的數目計,我們AMD的成就与世界頂級的公司不相伯仲。”從過去三年美國專利登記局批准的專利項目數目來看,AMD是連續三年成功取得最多美國專利的25家公司之一,而且排名逐年攀升。1998年,AMD在排名榜上名列24,而1999年則已躍至第17位。
除了技術能力上的保障,就生產能力來說,AMD已投入了60億美元修建世界上最好的微處理器工厂,人們普遍認為這將大大加強AMD在与英特爾競爭中的實力。AMD現在分別在美國、德國擁有一間生產厂,今年這兩間厂就有能力生產出全球CPU市場30%的供應量,預計明年產量還會再增長。据此推測,三年之后,AMD可以比較有把握地占据全球50%的處理器市場。
CPU市場燃烽火
多年以來,在英特爾的強力“擠壓”下,AMD的生命力卻越來越頑強,這的确是一個异數。而AMD從開始拋棄追隨英特爾的產品路線而推出獨特的產品方案之時起,就為英特爾在CPU市場的壟斷地位敲響了第一聲警鐘。AMD在全球CPU市場中率先點燃烽火,更使一直波瀾不惊的CPU市場到處彌漫著競爭的火藥味。近來,AMD的產品推出速度更是加緊了攻勢,讓英特爾措手不及。
1999年AMD推出其新一代產品速龍(Athlon)時,就在業界掀起一陣狂瀾,因為速龍無論是在速度還是綜合性能上都遠遠的超過了英特爾的奔騰III,即使是目前英特爾新推出的奔騰4也無法与AMD的速龍新品相媲美,而這在以前是無法想象的。AMD率先跨越1GHz的里程碑。讓英特爾頻頻的忙中出錯,從820芯片組的技術錯誤到1.13GHz奔騰III的回收,從停建新工厂導致芯片短缺到許多新產品因技術原因推遲發布等,甚至英特爾發布P4之際,高達3億美金的宣傳費也沒有使P4達到預期效果,P4剛推出兩個月不到价格就下降近一半。
更讓英特爾惱火的是昔日伙伴的紛紛“背叛”,英特爾處理器不再是用戶的必然選擇,除戴爾之外,全球10家最大的計算机生產商中有9家采用了非英特爾電腦芯片。Gateway、康柏、索尼等公司過去從來只采用英特爾生產的電腦芯片,但是過去兩年來,這些公司都在某些產品型號中采用了AMD的芯片。早在1998年就大膽地“吃螃蟹”、采用AMD芯片的康柏公司官員說:“經過几年的實踐,我們發現只要价格合理、性能穩定,消費者對用誰的芯片其實是根本不在意的。AMD的表現非常不錯。”威盛、SIS等芯片厂商也都表示在今年將會加大對AMD的支持。在國內,AMD正在与清華同方、七喜電腦等厂商合作,以一种開放的姿態面向市場。
無疑,英特爾仍然是一家第一流的公司,但是市場分析家已經開始置疑該公司維持市場力的措施,特別是在個人計算机市場下滑時它如何滿足投資者的期待值。英特爾表示希望今年后晚些時候在Pentium4和新的低端產品產量加大的幫助下能有所恢复,還計划使產業多樣化。該公司已經進入消費設備市場,開始投資MP3設備和無線家庭网絡設備。但是這种舉措顯然更分散了其在電腦芯片上与AMD比試的力量。
當然,目前CPU市場多極秩序還沒有成型,英特爾仍然處于相對壟斷地位,AMD要打破這种格局,在市場運作來說難度還是相當大的,畢竟不少人存在使用慣性。而且其他厂商如日本三菱等也都在致力于CPU生產。AMD中國區產品經理紀朝暉承認,三年后取代英特爾并非易事。英特爾很強大,很少有厂家對這樣一個強大的對手提出挑戰,這是AMD的不幸,也是它的幸運。紀朝暉笑言:“在飲料行業有兩個旗鼓相當的品牌:‘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不久的將來,在電腦上‘IntelInside’這個著名的標志也會有一個旗鼓相當的對手:‘AMD’。希望這一天不會太遠。”(吳茂林/文)
背景資料:AMD的歷史
作為英特爾的死敵,AMD比英特爾成立的時間只晚一年。自1969年成立以來,AMD已經從一個在起居室里起家的羽翼未丰的小企業,成長為年收入46億美元的全球性行業巨頭。
1969年5月1日,杰里桑德斯和他的7個伙伴經過數月的努力,開啟了AMD的歷史。此前一年,杰里离開了他在Fairchild半導體公司全球市場部經理的位子,開始領導一個全新的團隊,去實現為計算机、通信等市場提供一流半導體器材的理想,盡管在初創階段,公司不得不在合伙人之一,約翰凱里家的起居室里營業。在開業第一年中,AMD只是從別的厂家拿到產品,經過重新設計,在提高其運算速度和效率后再出售。不過,AMD很快改變了這一局面,開始生產自己的產品。為了使產品具有更強的競爭力,AMD制定了前所未有的規定,不論具體用戶是誰,也不論額外成本,所有AMD的產品都必須根据最嚴格的行業標准生產和測試。
在AMD成立5年之后,公司已經擁有1500名員工,生產200多种產品(其中許多擁有專利),年銷售額達2650万美元。雖然,在1974年至1975年間的行業性衰退中,公司收入略有下滑,AMD隨后仍以年均60%的增長率,把年銷售額提高到1.68億美元。
1976年,AMD与英特爾公司簽訂了互惠的專利協定,其后又在1981年續簽。1979年,AMD在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成功上市。
在20世紀80年代初,AMD開始把專利產品的研發作為重點。盡管這耗時費力,但卻在市場上為公司帶來了滾滾財源。1981年AMD的銷售額比1979年翻了一番,成為國際半導體市場上舉足輕重的角色,并連續入選“全美100家最佳公司”和“《財富》500強”。然而好景不長,AMD在1984年達到階段性頂峰之后,從1986年起,AMD等老牌半導體巨頭發現,日本同行正發動全面進攻,使它們的收入直線下降。AMD不得不重新尋找增長點。從1989年起,AMD開始轉產超微電子元器件。1991年3月,AMD生產出AM386微處理器,打破了英特爾的壟斷地位。隨后在20世紀的最后几年里,AMD在全球電腦和通信業近乎爆炸性的需求增長推動下,進入了公司歷史上新一輪黃金期。 (//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