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光﹕毒品不是快樂的軟糖
(//www.tvsmo.com)
【大紀元5月3日訊】 奧斯卡得獎電影《毒網》,向人們展示了一個毒品的世界。一場新的鴉片戰爭,不單發生在美國和墨西哥,而是在世界每一個角落,在邊緣青少年聚集的地方蔓延。香港也不例外。去年,單是香港海關檢獲的「搖頭丸」和其他軟性毒品,超過二十二萬片,是歷來最高的紀錄。青少年運毒、製毒和吸毒的人數,大幅增加百分之七十七,達到一千八百多人,也是歷來最高的紀錄。這些觸目驚心的數字,恐怕是冰山的一角,絕不能反映毒網的嚴重性,也不能反映毒品蔓延的深度和廣度。
過去,政府打擊毒品的焦點是白粉和海洛英,將搖頭丸、K仔和冰視為軟性藥物。毒品變成藥物,並且軟性,大大減低了青少年的戒懼心,讓吸毒變成食藥,治療年青的空虛和憂鬱。直至一名食冰的迷幻青年,從十四樓墮下街中,才讓社會驚覺,軟性毒品對青少年神經和腦部的傷害是永久的。一名青年的墮樓,背後有無數青年的墮落與沉淪,我們豈能沉默和袖手,只當作一個青年失足的故事。
打擊毒品不能以深圳河為界
這是一場全球性的毒品戰爭,即使警方在香港全力掃毒,但還有深圳和澳門,還有香港警力所不能到的地方,狡兔三窟,何毒梟﹖有社工告訴我,周末晚上的羅湖海關,迷幻青年彷如趁墟,到深圳追尋一個廉價的毒品夢。如果我們只眼於毒品不能進入香港,香港便會天下太平,這種想法是大錯特錯。因此,打擊毒品不能採取閉關主義,不能以深圳河作為界,必須與深圳的公安全力合作,打擊毒品和毒梟。
毒品戰爭不單是政府的責任。電影《毒網》最發人深省的地方,是美國主管禁毒的大法官,他的女兒也是吸毒的。當大法官向毒梟開戰的時候,卻忘記了自己的家庭,也有一場小型的毒品戰爭。即使大法官的妻子,對女兒吸毒也不以為意,只視為年青人短暫的反叛與迷失,直至到女兒因吸毒而當娼,才如夢初醒。最後,《毒網》的大法官不得不承認,禁毒的戰爭是家庭的戰爭,每一個父母都有責任照顧自己的子女,遠離毒品。家庭比政府更有力量,是禁毒的最前線。
家庭是禁毒的最前線
清末的,曾經有林則徐禁毒。林則徐曾經說了一段令人感動的話﹕毒不禁絕,國日貧,民日弱。數十年後,豈不無可用之兵,無可籌之餉﹖林則徐的銷,有列強侵略中國的烙印。現在,新的毒品戰爭,早已超越國界,也遠離侵略,而及於每一個城市,甚至進入家庭。美國毒品的失控,是我們的前車之鑑,香港不能掉以輕心,由政府到家庭,沒有人可以放棄自己的責任,讓青少年由吸毒,走向犯毒,走向監獄,最後走向墮落與沉淪。
毒品不是「快樂的軟糖」,不能像毒網一樣在香港蔓延。
--原載《明報》
(//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