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易: 記住「六.四」:台灣、民主、槍聲

行易

人氣 4
標籤:

(//www.tvsmo.com)
【大紀元5月21日訊】在許多年以前,「大陸同胞!台胞!」是兩岸
人民間非常親切的互稱;兩岸人民即使一時分開了,也還情同一家
人。不知從哪一天開始,這一切突然淡漠了。網上有人用髒話對罵
著;現實生活中,則互不來往、各存戒心。有人高呼對台灣動武,
卻又並不是因為熱愛台灣。這是一種失落,一種莫大的失落。

想起「6.4」時的一些往事,這種感覺更加強烈。「6.4」期間,兩
岸三地的民眾同心脈動、心心相印,兩岸間純潔無私的親情一覽無
遺。

那時,台灣民眾關心大陸的中國人,就如同關心他們自己。大陸的中
國人處在專制的鐵幕後,沒有人格,沒有尊嚴。台灣人民因大陸同胞
的擔心而擔心,因大陸同胞的失望而失望,因大陸同胞的憤怒而憤
怒。

在那風風雨雨的日子裡,有幾件事留下了抹煞不去的印象:台灣數十
萬民眾在台北大遊行,10幾天不散,聲援廣場上痛恨腐敗、要求民主
的學生;台灣中山堂前,數百人日夜靜坐,時時刻刻牽挂著北京的市
民和學生;台灣來的侯德健先生,投身廣場,與示威的人民同呼吸、
共患難。

還有許多許多來自台灣的關心……

有一首歌,仿佛至今仍在耳邊。在那已經流逝的歲月裡,從海峽那邊
的寶島,飄到了古老的北京城﹕

  「蒙上眼睛就以為看不見,捂住耳朵就以為聽不見……民主在心
  中……」。

即使歌詞記不清了,所表達的精神卻與旋律一起留了下來。這是對專
制貪腐政權的控訴,對自由的嚮往,但旋律一點也不覺沈悶。這首
歌,是「6.4」期間,台灣的音樂人專為「6.4」寫的,與「6.4」
緊緊地聯繫在一起了。

「6.4」的槍聲是個起點。從那一天開始,台灣和大陸「分開」了。
不是說兩岸的物理距離更遠了,而是心中有了裂痕。「6.4」的槍聲
化作裂痕,化作淡漠,化作親情的失落。

「6.4」沒有錯,要求民主沒有錯,要求清除貪腐沒有錯。但是,專
制老朽卻對手無寸鐵的和平民眾開了槍。退一萬步說,就算有錯也不
能隨便開槍。那幾天,北京城響滿了槍聲,到處是血跡,到處是屍
體,也不知是哪家的理、哪家的法。

「6.4」的槍聲,暴露了大陸當權者的真實面目:何等地愚昧、何等
地專橫、何等地落伍、何等地猙獰。這樣的怪物,避之猶恐不及,誰
還敢接近。

「6.4」的槍聲告訴我們,只有一條路,能使台海兩岸真正地、長久
地重述親情﹕這就是大陸實現民主化。大陸現有體制造成了社會動
蕩,國家存在著分崩離析的危險,主權也受到侵犯。民主化也是解決
這些問題的關鍵。

民主國家以社會公正為基石,追求個人幸福和理想生活。實現這一
切,則依靠制度化的手段。而且,民主社會是穩定的。在民主社會
中,存在著「社會安全閥」機制。即通過制度化機制化解衝突,使社
會中的各種大小衝突、大小矛盾,得到緩解和渲洩,直至解決。由於
這種機制存在,民主社會中的社會衝突,不會演變成國家分裂和社會
劇烈動蕩。衝突的存在,不僅沒有危害民主國家,反而造就了民主社
會的穩定特色。

民主社會中的「社會安全閥」包括:選舉制度、多黨並存、言論自
由、新聞自由、司法獨立、監督政府的專設機制、軍隊國家化,等
等。

數千年來,中國是分裂多於統一、動蕩多於安定。社會公正更是千載
難逢。畢竟專制國家是動蕩的。中國的民主化,會使中國人千百年來
的「大一統」美夢,真正成為現實。民主制度也將為中國打造起「千
世一緒」的統一民國,建造安如磐石的社會、國家。

大陸走向民主化,少不了向台灣學習。台灣的經濟成就有目共睹。台
灣的政治成就同樣不可低估,也是有目共睹的。大陸應該虛懷若谷,
學習台灣民主制度的運作實踐和理論,吸收中華民國為創建民主國家
所積累的豐富經驗。其中,有成功的經驗,有失敗的經歷,最終是成
功的經驗。

鎮壓「6.4」產生了許多惡劣的後果。其中,腐敗橫行、兩岸疏遠、
社會落後、效率低下,只是近期的。許多遠期惡果,還要隨時間推
移,才會逐漸顯露出來。

「6.4」的時候,有一個預言:「6.4」問題如果處理不當,將導致
社會、國家分裂。這句話仍舊像幽靈,徘徊在中國的夜空,縈撓在中
國人的心頭。

原載《民主論壇 》 (//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
    

  • 陸鏗: 如何解讀「中國六四真相」 (4/22/2001)    
  • 吳蓓﹕致「六.四」難屬的一封信 (4/21/2001)    
  • 林牧: 如何評價「六.四」事件 –紀念八九民運十二週年 (4/14/2001)    
  • 雪落大海靜無聲–王在京先生祭 –山東「六.四」政治犯群像系列 (3/31/2001)
  • 相關新聞
    雪落大海靜無聲--王在京先生祭 --山東「六.四」政治犯群像系列
    吳蓓﹕致「六.四」難屬的一封信
    陸鏗: 如何解讀「中國六四真相」
    韋拓:從下滑到坍塌 國足告別世界盃之路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