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軍備競賽是惡兆之始
(//www.tvsmo.com)
【大紀元5月2日訊】
對台軍售顯示美國有意背棄對台三不的承諾﹐要在亞洲形成新的反華陣營﹐以維護其永續霸權。
美國已確定了年度對台軍售專案﹐規模之大爲近年來所罕見。交易數額保守估計當在五十億美元左右。新的海峽兩岸軍備競賽已開始。
美國在此時此刻擴大對台軍售﹐其意義非比尋常。臺灣自去年開始﹐政權移轉到主張台獨的民進黨手中﹐而目前的美國則是反華的鷹派當道。共和黨鷹派自一九九九年即倡議要放棄對台的「模糊策略」﹐並給予臺灣更大的支援﹐因而喬治布殊上臺後﹐遂有取消「三不政策」之議。所謂「三不」指的是美國承諾不支援台獨﹑兩個或一中一台﹐因而取消或改變「三不」﹐等於鼓勵並支援台獨。若正式宣佈取消「三不」﹐等同美中決裂﹐現階段尚無此可能﹐但美國已藉著軍售而讓天秤大幅傾斜。由共和黨右翼的思維邏輯﹐擴大軍售﹐挑動台海情勢﹐正是在替未來取消「三不」創造條件﹐進而爲美國的更大規模介入做準備。
因此﹐美國擴大對台軍售﹐布殊接受美國廣播公司﹑《華盛頓郵報》等美國國內絕大多數人閱聽的媒體訪問時﹐僅說美國將「盡其所能﹐協助臺灣自衛」﹔只有在美國國內閱聽人口較少﹐但國際閱聽人口較多的美聯社及CNN訪問時﹐才警告「臺灣勿宣佈獨立」﹑「美國仍支援一中政策」。這種內外有別的發言﹐是要在美國國內民意上替兩岸關係脫☆作準備。當美國國內民意在這樣的操控下將複雜的兩岸問題簡化成侵略問題﹐美國的未來介入就更容易獲得民意支援。近日美國鷹派已確定未來將以亞洲爲重點的戰略目標﹐擴大對台軍售及布殊內外有別的宣示﹐都是爲此目標服務。
因此﹐此次美國擴大對台軍售﹐不僅可以在共和黨的策略思維中找到線索﹐也可從最近一連串事件中察覺其脈絡﹐往後數年﹐海峽兩岸的關係已勢所難免將會往下述方向演進﹕
其一﹐乃是過去一段時間裏﹐由於經貿關係日增﹐臺灣內部的台獨聲浪已趨減弱﹐要求「三通」之聲則日益高漲﹐使得陳水扁也不得不高唱「統合論」﹐這是最符合兩岸及整體亞洲利益的走向。但目前在擴大軍售﹐以及美國其他方面的激勵下﹐臺灣島內的台獨聲浪必將升高﹐兩岸的摩擦也將逐步尖銳化。
其二﹐兩岸軍備競賽之局在擴大軍售後﹐可謂業已過了新的不歸點。在軍機事件﹑擴大軍售﹐以及美日台軍事同盟的形成與圍堵下﹐北京將被迫調整其軍事策略。由於美國對台軍售已在武器上升級﹐對東南沿海已造成威脅﹐設若兩岸衝突﹐臺灣本島的軍事重點將成爲其最優先的目標。軍備競賽的內在邏輯﹐是會往戰爭規模的擴大上快速奔去。這是惡兆﹐它已開始出現。
因此﹐擴大軍售表面上是軍事﹐實質上則是政治。自布殊上臺後﹐美國鷹派當道﹐其全球戰略已開始全面調整。由於歐洲高度自主與歐俄和解﹐美國在歐洲的比較利益已開始降低﹐著力點也告減少﹐因而使得美國逐漸自歐淡出﹐並將其重點移至亞洲和美洲。它企圖在亞洲形成一個新的反中陣線﹐以維護「霸權永續」﹔而在美洲方面﹐則企圖建造出一個北起加拿大﹐南到智利﹑阿根廷的三十四國「美洲自由貿易區」﹐與歐元區爭雄。正是這樣的亞洲戰略﹐布殊政府遂開始著手建造一個美﹑日﹑台的反中圍堵聯盟。美國汲汲於此的另一原因﹐乃是南韓脫離美國掌控的自主性已日增﹐反美﹑反日﹑拒絕加入TMD等﹐已使得美國日益警覺到﹐若亞洲繼續安定的發展下去﹐彼此經濟關係更密切﹐美國在亞洲將日趨邊緣化。亞洲的和平繁榮非美國之利﹐亞洲的壁壘對峙﹐它始能保有角色。
正是在這樣的脈絡下﹐不僅海南島軍機事件﹐在意外中有不是意外的必然性﹔美國開始重新打臺灣牌也有了可以理解的基礎﹐除了擴大對台軍售外﹐最近美國相繼給予李登輝和陳水扁簽證和過境之允許﹐都是有所關連的。
而值得注意的﹐乃是美國擴大對台軍售﹐除了和鷹派的意識形態有關外﹐也誠如本刊多次所強調的﹐它和美國的「軍産複合體」同樣有著密切的關係。龐大的「軍産複合體」必須依靠國際的對立和衝突始能存活。以對台軍售爭執焦點的神盾驅逐艦爲例﹐它乃是一筆二百一十五億美元的大生意﹐涉及美國四十九個州﹑近二千個軍事承包商的利益﹐因而他們透過政治獻金在美國國會形成一個以參院多數党領袖洛特爲首的「神盾聯盟」﹐藉著將「中國威脅論」擴大化做爲推銷武器的「理由」。而今神盾驅逐艦的生意雖未做成﹐但五十億美元的軍售﹐對「軍産複合體」仍屬極大的勝利。根據當今的情勢發展﹐售台神盾驅逐艦和臺灣加入TMD已經不遠了。
前隨著美國東亞新戰略的出現﹐臺灣又成了一張牌﹐被迫或高興的加入新冷戰或熱戰的結構中。以這筆軍售而言﹐已相當於臺灣全年總預算的四分之一。軍備競賽從來不可能獲致和平與安全﹐反而會在相互虛耗下彼此削弱。看著東亞變局及台海風雲行將再起﹐有太多問題值得亞洲來共同思考。
──原載《亞洲周刊 》
(//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