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後人故居大夫第考古挖掘-尋昔日花園
(//www.tvsmo.com)
【大紀元5月19日訊】被列為法定古蹟﹑位於元朗新田的文天祥後人故居大夫第現正進行發掘﹐目的是要找出當日府第門外花園的原來模樣﹐以作重建大夫第花園的參考﹐以美化這個吸引遊人的景點。
明報報導, 工程開展大半個月至今﹐考古專家發現一些完好的石基﹐疑是一個牌坊﹐或是另一間古老大屋的遺址。
不過﹐發掘的結果最終會否找到原來的花園﹐以及大夫第對出延伸至的長方石面究竟是屬於大夫第還是另外一個建築﹐現時仍未說得準﹐要待六月底發掘完成才有結果。
負責今次發掘工程的白德醫生透露﹐自從大夫第被列作法定古蹟開放予公眾參觀後﹐吸引成千上萬的旅客到臨參觀﹐有見於此﹐政府決定於大夫第門外進行園景美化工程﹐於是便展開今次發掘行動﹐希望找出當年原來花園的模樣以茲參考。
大夫第建於一八六五年﹐為宋朝丞相文天祥後人文頌鑾擁有﹐是傳統華南士紳階級府第建築的典型﹐是全港最華麗的建築之一。
府第原來前後都有廣闊的庭園﹐庭園四周有青磚牆環繞。當年政府為了保護大夫第﹐將大夫第的發展權轉移至府第後面的荔枝園﹐到一九八七年﹐大夫第正式列為古蹟﹐當時政府只在前園部分鋪沙種草。
白德說﹐發掘至今﹐他們發現有兩層地台﹐紅色的面層較新﹐下面蓋着灰色較堅硬的一層﹐可能是用來晾曬東西﹐繼續發掘便是要找出這一層範圍有多大﹔另外發掘到的石基﹐有可能是一個牌坊﹐也可能是一間屋。他們已清理府第門外一些如石像﹑石像等雜物﹐又拆除門口附近的一些鋅鐵搭建物﹐準備進行更廣泛的發掘。協助今次發掘的古物古蹟辦事處助理館長(考古)李浪林稱﹐據文獻記載﹐大夫第門口的路四○年代已存在﹐若石基是屬於令一間屋的話﹐這間屋是與大夫第相對﹐即延伸至後面車道的位置﹐至於建成的年代則暫時無從稽考。
李浪林說﹐考古學上﹐這屬於城市考古﹐香港在這方面的經驗不多﹐唯一一次是發掘九龍寨城﹐從發掘到的排水道﹑街道等結構痕跡去了解原來的城市。他們會視乎發掘的結果﹐再決定為大夫第建造一個怎樣的花園。(//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