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村高利貸問題日趨嚴重
(//www.tvsmo.com)
【大紀元5月13日訊】據中央日報綜合報道,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副秘書長溫鐵軍指出,大陸農業效益、農村就業和農民收入、投入已連續四年增長乏力,長期積累的農村經濟與國民經濟不協調的矛盾正在釋放並且複雜化,導致農村高利貸問題日趨嚴重。另方面,中國社會科學院的農業專家認為,要增加中國大陸農民的收入不須「千方百計」,只要「一方一計」就夠了,那就是「讓農民充分就業。」
香港大公報報導,溫鐵軍日前在「中國經濟五十人論壇」舉辦的學術沙龍中表示,過去三年的調查顯示,大陸農民正面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一是在農民收入增長幅度乏力的情況下,農業生產成本卻以每年約百分之十的速度增長。二是鄉鎮企業投資三年來連續下降占信貸總額的百分之五,加上私有化改制的影響,導致農民收入下降,地方債務增加和資金形勢惡化。三是基層政府和鄉村組織開支不斷增加,農民負擔加重。四是商業銀行退出不經濟的農業信用領域,導致農村資金要素極度稀缺,民間高利貸普遍發生。
這名農業經濟專家說,中共從一九九七年取消了農村合作基金會政策,但隨之而來的農村民間借貸普遍發生。在高利貸進駐農村金融市場的前提下,應發展社區合作金融組織,既減少農村資本的淨流出,也有效抑制民間高利貸的發生,基本實現農村資金「取之於農,用之於農」。
研究大陸農業問題的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陸學藝教授,日前在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以「中國農村的改革和發展」為題目發表演講時則指出,中共政府近四年來常說要「千方百計」地增加農民收入,減少農民負擔。但依他來看,關鍵在於是否讓農民有活幹。
新加坡聯合早報引述他的訪談,大陸的農民占了全部人口的百分之七十,農業問題在大陸有特殊的重要性。現在大陸的農民因為不能充分就業才會窮。
他在一項調查中發現,許多大陸農民是三個月種田、一個月割稻、八個月掙錢—就是到鄉鎮企業打工。他們掙不到錢就賭錢,形成社會問題。
他強調,要充分讓農民就業,就必須調整社會結構,調整城鄉比例,讓農民進入大、中、小城市就業,這比調整緊急結構更為重要。他指出,政府近幾年雖推出「小城鎮,大戰略」,但卻只讓一部分農民轉到小城鎮上去,而不是大、中城市。
他建議中共政府要搞活城市的第三產業,這方面的發展潛能大,能為農民製造更多的就業機會。
中共總理朱鎔基曾在今年「兩會」時宣布,大陸將在農村試行並推廣「費改稅」的政策,使農民每年可少繳七百億元人民幣(約七十七億美元)的各種收費。
但是,陸學藝認為,國有企業掌握國家大部分資源,但所創造的財富卻有限。政府光是減稅不夠,還須增加財源,也就是先改善國有企業的效益。(//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