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件工厂:大陸軟件企業入世之舟
(//www.tvsmo.com)
【大紀元4月27日訊】在世界銀行對有關國家軟件出口能力所做的評估中,印度軟件出口的規模、質量和成本等綜合指標位居世界第一。印度已經被美國認定為最可靠的軟件供應國。業內人士也許不會忘記,大約在十年前,印度和的軟件業還處在同一發展水平上,然而,事易時移,十年過去了,大陸已不能和印度在一個數量級上做比較。
据青年時訊報道,是什么原因導致中國和印度在信息技術產業的發展上出現如此大差別呢?有說政策方面原因的,有說資金方面原因的,有說語言方面原因的,等等,眾說紛紜,莫衷一是。記者認為,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中國內地的軟件企業組織和經營机制落后,無法与軟件這一現代產業的需求相适應。
在印度,軟件企業完全是工厂式的運作,動輒上千人的軟件工厂,生產實行分工協作,每一個人都衹進行一個獨立單元的編程作業,多個人協作形成一個團隊,就可以完成大型項目的設計編程,如此一來,就可以縮短工期,提高效率,大大降低成本。印度最大的軟件公司ICS有一萬五千人。而內地的軟件公司大一點的都衹在一二百人,最多也不超過五六百人。大陸的軟件公司還衹停留在小作坊式的發展階段,憑借個人或几個人的智慧,小打小鬧,而且發展到一定程度,就會出現另立山頭,這樣的運作方式能夠發展壯大嗎?
与分工協作相适應,印度軟件公司非常重視管理,重視標准化、規範化。無論是傳統行業,還是新興的IT產業,衹有標准化的生產,規範化的管理,才能提高效率,制造出高質量的產品。這就是市場的作用,是大工業生產的規律,在軟件行業也被印度所証明。印度的軟件公司有170多家通過了ISO9000認証,全球23家通過CMM5級認証的軟件企業,14家在印度。通過CMM模型的管理,印度大幅度提高了其軟件幵發的能力和軟件產品的質量。
軟件其實也是一种工業,也應該按照大工業生產方式實行分工協作,實現工序化工程化,否則軟件永遠衹能被稱為一個行業而不能成長為一個產業。什么時候大陸出現了一萬人的大型專業軟件企業,大陸軟件行業才能真正有了規模。
构建軟件工厂,就需要大量軟件從業人員,否則沒有產業化的人力資源,軟件的產業化發展也無從談起,印度的成功經驗揭示了這一點。在印度,軟件從業人員的培養已經系統化、社會化,形成了規模化、產業化的IT職業教育培訓,每年可以為印度輸送14萬的軟件基礎人才,為印度軟件企業培養了堅實的人力資源基礎,培養了丰富的熟練編碼工人。發現了差距尚為時不晚,大陸著名的軟件企業北大青鳥集團經過多方面考察后,和享有世界第一的印度APTECH計算机教育公司合資合作,成立了北大青鳥APTECH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致力于發展中國的計算机職業教育。鑑于中國軟件人才需求的特點,北大青鳥APTECH更注重實用性培訓,培養具有熟練動手能力的應用型人才。經過北大青鳥APTECH兩年“訂制”培訓,就可以成就一名職業化的軟件工程師。當軟件企業有了足夠多的基礎軟件人才能夠承擔基礎性的程序編寫工作,一方面可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另一方面企業的專職幵發人員就可以從事更高層次的技術創新、幵發創新,從而實現可持續發展。
中國大陸加入WTO已成定局,而軟件企業如果不能改變原來的軟件生產方式,不能實現市場化生產經營,就不可能得到理智的風險投資的關注﹔如果不能實現從個別化生產到標准化協作的轉變,不能從根本上提高軟件生產的效率和質量,就不能提高幵發大型軟件系統尤其是商用系統的成功率,面對入世后跨國軟件公司的強勁挑戰,中國的軟件企業將會尋找什么樣的生存空間?
(//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