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國 : 撞機事件與美中關係的轉折
(//www.tvsmo.com)
【大紀元4月17日訊】 美國軍機24位機組人員,在海南島被扣留11天以後,終於通過艱辛曲折的外交努力,脫離了困境,也使因爲中美軍機相撞事件引發的兩國關係的危機,出現了某種似乎可以讓人松一口氣的轉機。但但美軍機組人員拖了11天才被允許返國,超出了大多數人的預料。
無論外界對布希政府在處理這一事件上有什麽批評,美國的民主政治和新聞自由,基本上確保了當權者決策過程的某種公開性,並沒有脫離社會輿論的監督,美國的人民不但能夠看到美國媒體的報道,而且除了中國政府在海外媒體的宣傳,美國公共電視頻道也實況轉播了北京中央電視臺的英文節目。相對而言,中國表面上群情洶湧,實際上依然是政治上黑箱操作,新聞傳播實行一邊倒的“輿論導向”。
在過去11天中,中南海對這一危機處理的決策出現了一波三折的變化:開始的頭兩天除了外交部自說自話的聲明以外,基本上還是理性、低調和務實的,但在後來的時間裏,除了最後因爲美國國會釋放出近乎“最後通諜”的資訊,才不得不作出放人的決定以外,整個事件的處理過程都十分僵硬,江澤民自己也出奇的高調,這期間江澤民過去時常挂在嘴邊的大國領導人那種“21世紀的眼光”不見了,以文字遊戲來“玩火”的意味也越來越濃。他葫蘆裏究竟賣的是什麽藥呢?
其一,是要想到達錢其琛前不久訪美時沒有達成的目標:中南海試圖主導布希上臺以後的中美關係,確保江澤民在離任之前與白宮的“體面”關係,改變美國對臺灣的安全承諾;其二,通過這一事件在國內轉移統治合法性危機,並乘勢抓人、轉移北京在聯合國人權會議上四面楚歌的窘境;其三是,江澤民需要這個時機來強化他手中的軍權,以便封堵政治對手的挑戰。
不過,反觀撞機後的第一個11天,中美兩國關係已經出現了“標誌性”的轉折:克林頓與江澤民建立起來的所謂“建設性戰略夥伴關係”已經迅速完成了向“戰略性競爭夥伴關係”的轉變,其中“夥伴”的關係在弱化,而露出了“競爭”有可能被“對抗”代替的端倪。毫無疑問,在美國人心目中,北京正在取代冷戰時期莫斯科所扮演的角色,過去20多年美中之間建立起來的--甚至在六四事件中還得到某種程度維護的--互信,基本上被一筆勾銷了。中國外部的發展環境,在可預見的將來完全有可能會進一步惡化。
(//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