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元特稿】 林保華:中共硬軟兼施分化美國僑社

林保華

標籤:

在中共前駐美加大使李道豫、朱啟禎、張文朴來美國從事“后門外交”的同時,中共國台辦副主任周明偉到美國的訪問也引起重視。

周明偉于去年夏天被任命為國務院對台辦公室副主任。周明偉畢業于上海复旦大學,在美國哈佛大學鍍過金,不是一個“土八路”,有理由認為他會比較文明一些。在出任新職之前,他是上海外事辦公室主任,据稱經常接待美國客人,對美國很了解,因此成了“美國通”。由他出任新職,是希望以他對美國的認識,离間美國同台灣的關系,以便早日實現統一大業。而以他的上海幫背景和四十歲出頭的年紀,也可說是前程遠大了。這次訪美之行,對美國來說,是布希出任總統以來第一位正式來訪的中共官員而受到重視,對周本人來說,也是擔任新職后初試啼聲,而且是在美國大地,自然更不同凡響。

周明偉一行二月十八日到紐約,在美國訪問十天,既同美國官方及智庫接触,也參与僑界的活動。他的紐約第一站,同親共僑界舉行的座談會上就發表惊人之語。他說,不可以再維持現狀下去了,“任何兩岸統一以外的選擇只有打。”“打那些不認祖宗的人。”他挖苦那些質疑統一和“一個中國”對台灣有什么好處的人說,好處就是可以不打仗。這种赤裸裸的戰爭叫囂,使人以為那個有軍方背景來美國聲稱要“打爛台灣”的辛旗有了一個新替身了。

可惜,周明偉的這种戰爭叫囂在同美國人的接触中消失無蹤,這使那些美國人感到意外。這也說明美國人并不了解中共,那就是欺軟怕硬,對自己同胞凶狠,對外國人諂媚的本性。特別是江澤民更具備了這一點,當然跟他同聲同气的人也才能受到重用。尤其是周明偉雖然据說比較開明,但是剛剛得到重用,出來需要表現一下自己,按照中共慣例,必須“宁左勿右”,体
現他的“愛國”,才不會被同僚抓小辮子,因此也只有選擇在中國人的場合耍一下威風。

周明偉此行的主要任務是阻止美國賣武器給台灣。但是他唯一法寶就是說會影響中共同美國的關系。所謂“中美關系”,無非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的關系,在這些關系中,中共有求于美國者多,美國有求于中共者少,因此要美國听命于中共,當然很難。何況美國已經表明柯林頓同中共建立戰略夥伴關系不妥,應是戰略競爭關系,這种關系當然好不到哪里去。而且就是在“夥伴”的時代,中共也一直是同美國唱反調。支持南斯拉夫的戰爭罪犯米洛塞維奇是前車之鑒,在周明偉訪問美國前夕,美國、英國剛剛空襲伊拉克,目標就是中共幫助伊拉克修建的光纖電纜,中共到底是美國的戰略夥伴,還是伊拉克等流氓國家的戰略夥伴不是很清楚了嗎?美國如果對台灣停止軍售,不是把台灣送進虎口?不但毀滅了民主台灣,也壯大世界上流氓國
家的勢力。除非是白痴,或者收受中共的利益,否則這個帳并不難算。除了上述周明偉的表現之外,還需要注意的是,因為中共的“武嚇”沒有嚇住台灣而俯首稱臣,所以現在加強了以利誘來分化瓦解的一手。特別是利用民進党執政缺乏經驗和台獨基本教義派僵硬狹隘心態的錯失,乘机拉攏親台僑界。周明偉這次在紐約,不惜到中華公所屬下的一個僑團登門拜訪,打破以往見了青天白日旗就不進去的禁令。似乎它承認了“兩個中國”的存在,可見中共為了達到目的是如何的不擇手段了。這情況就如台灣最近所盛傳的,中共的縣長為了討好台商而不惜為台商端洗腳水一樣。但是請別忘記,一旦它達到了目的,一翻臉,拿回來的東西絕對比它所付出的不知要多上多少多少倍。中共前國家主席劉少奇所宣揚的“吃小虧,占大便宜”是最好的注腳。

當然,台灣或親台灣的僑界同中共如果需要溝通的話,應該以此要求中共公開承認中華民國“一個中國”主權獨立國家的存在,至少是“兩個中國”的存在,而不是委曲求全、迎合中共的“一個中國”而任其魚肉。


    相關文章
    

  • 北京警告:對台軍售將損害美商在華利益 (3/1/2001)    
  • 扁接受一中江就會到訪 (3/1/2001)    
  • 中國軍方反對錢其琛一中講話 (2/21/2001)    
  • 大陸台辦周明偉:兩岸不統一就開打 (2/20/2001)    
  • 國台辦周明偉訪美 猛批對台軍售 (2/20/2001)    
  • 錢其琛“新三句” 咬文嚼字 (2/20/2001)    
  • 周明偉:任何兩岸統一以外的選擇,只有打! (2/19/2001)    
  • 中國智囊團訪美馬不停蹄 國台辦18日抵美 (2/15/2001)    
  • 探華府動向 中共官員近期密集訪美 (2/8/2001)    
  • 兩岸關系未來發展 中共官員不表樂觀 (12/27/2000)    
  • 中共台灣事務辦公室副主任周明偉:中國人不打中國人 (10/19/2000)
  • 相關新聞
    中國智囊團訪美馬不停蹄 國台辦18日抵美
    周明偉:任何兩岸統一以外的選擇,只有打!
    錢其琛“新三句” 咬文嚼字
    國台辦周明偉訪美 猛批對台軍售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