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兩會拋出的內外政策訊息
【大紀元3月4日電】中央日報5日社論:跨入新世紀后中共首次召開的「人大」与「政協」兩項重要會議,近日相繼揭開序幕。种种跡象顯示,中共將藉兩會場合确立新方針,俾對內強化政治調控与加速經濟基礎建設;對外則采務實交流政策。此种「內緊外松,內政至上,政經分离」的政策布局,已引起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
中共稍早已提出其在新世紀的三大任務,即推進現代化建設、完成祖國統一、維護世界和平与促進共同發展。此三項綱領性質之表述,可望在兩會議程中,逐步落實為方針与政策。其中,推進現代化建設位列第一,「完成祖國統一」緊隨其后,說明中共當局在現階段將以內部的自我完善,作為完成其統一的大前提,也就是以自我的現代化建設成果來帶動統一的進程。關于這方面,一九九○年代中共領導人即言及:「解決統一問題的關鍵在于把自己的事情辦好」,在當時這是屬于局部性的理性思維,而目前則正式体現為中共的政策方針。此一政策方針若能再進一步落實于實際做法之中,則中國的內外環境乃至兩岸關系皆將受到影響。
至于「維護世界和平与促進共同發展」之位列第三任務,顯示中共有冷處理國際矛盾的傾向,也就是把國際因素作為一個靜態的基本面條件,使中共得以在減少對外衝突的和平環境下,埋首進行安內与自我完善工作。眾所周知,中共的對外關系,自美國布希新政府上台以來,已陷入微妙緊張的局面。美方之构建國家飛彈防衛系統(NMD)、擬議售台新式武器,乃至西方國家藉議題揭批中共人權問題等,皆對中共造成重大壓力。中共處此情況,若采短線操作手法,急于攤牌,恐致國際秩序大亂,并使大陸之發展陷入遲滯。反之,冷處理是一個較明智之做法,且若能將此种處理模式体現于本次兩會的文件中,當能与其內部自我完善政策相互呼應,為大陸內外環境營造良性循環。
觀察今年兩會會場內外的相關動態,特別值得吾人加以探究者諸如:
第一,中共總理朱噷基預定發表的「十五計畫綱要報告」中,將揭示以農業建設為一切建設之首,并將強調創新經濟体制、促使市場經濟臻于成熟,以及加大力度推動進步及知識經濟發展。此一政策方針,顯示中共現階段經濟發展工作,系以強化基礎建构為主軸。它帶有一种「埋頭苦干,深耕密植」的精神意涵。
第二,朱噷基在同一報告中,另將宣示中共未來對台工作以加強經貿交流、加強人員往來、促進三通為重點。据了解,朱噷基在報告中將對台工作列為中共「十五計畫」之一環,且強調對台工作之經貿成分,而避免過度突出對台政治壓力。此种安排,顯示中共當局現階段已傾向于利用的經貿實力,為其內部的現代化建設添磚加瓦,而避免因兩岸之衝突,折損其內部發展之動力。若以更寬廣的視野來看,中共對台之趨于務實化、理性化,亦是其對外關系冷處理方針所衍生的結果。
第三,据媒体側面了解,中共在本次兩會前夕,積极就其打擊法輪功以及處理一九八九年天安門事件之政策,向与會代表作各种形式之統一思想工作。除此之外,中共并已擬議在本次兩會會期中,提出設立國家安全委員會之草案。有關跡象顯示,中共在加強內部經濟建設的同時,也強化了中央的政治調控功能,并不因經濟發展而放松政治威勢,這种「政治緊,經濟松」的政經分离格局是否發生矛盾,頗值觀察。
就中共的對台政策而言,今年兩會所透露的政策方針,對兩岸關系的影響應是「有利有害,利大于害」,特別是中共對台工作正式轉軌為以經貿為主軸,使我方在推動大陸政策時,將擁有較多的回旋空間。
在中共埋首內部的自我完善之際,我方的因應策略應是:拋開台獨意識形態,趁机使台海情勢朝「非政治化」轉軌,使兩岸關系完全走出上世紀的危疑凶險局面。其次,則是大幅調整以政治意志扭曲兩岸經貿關系的手法,讓市場規律發揮作用,并以促進三通來帶動兩岸建立互補互利的經貿互動生態。易言之,兩岸和平交流已出現契机,執政當局勿再僵固以對,錯失打開兩岸僵局的机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