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其琛訪美賣弄英文笑話多
【大紀元3月29日訊】中共副總理錢其琛訪美期間,在不少的場合,盡量使用英語,以收直接溝通的效果,這實在難為錢了,因為英語并非他的第一外國語,但錢還是全力以赴。舉例說吧,錢其琛抵達華府那天(廿一日),到國務院与鮑爾會談并接受晚宴款待之前,先在八樓的外交大廳內和鮑爾一起亮相,各自發表簡短談話,錢事先准備好了的講稿就是用英語宣讀的,再由翻譯譯成中文。按照中共的慣例,都是先說中文,再譯成英文的,錢氏的作法,可說是反其道而行,使人印象深刻。香港的媒体報導說錢其琛舍中文而就他并非能運用自如的英文,旨在放軟身段,博取美國人的好感,錢此舉是否在討好美國人并不重要,但美國人不必假翻譯而直接听懂錢要說的話,總是好事,至少可省去翻譯的時間,把省下的時間用于進行實質性的會談。
据中國時報30日報道,最新的報導說,聯合國編印外交官名錄徵詢各國代表團的意見,發現絕大多數國家視英語為第一外國語,故英文早已取代法文成為首屈一指的外交語言,錢其琛老來學番語,与時俱進,相當了不起。惜錢已年逾七旬,不管如何努力,若想把英文學到得心應手的地步,談何容易。故除念稿子外,自由交談或即席答覆問題仍須假助舌人。而諸多誤譯和誤解也就在翻譯過程中產生,若僅是語言的問題,事情不大,如果涉及政治層面的問題,乃至會因誤譯導致一些后果,那就茲事体大了。
錢其琛此次訪美,在紐約會晤美國媒体代表談到美出售神盾艦給台灣時,其中一個問題是:如美國賣神盾給台灣,中共會不會對台灣「立即發動攻擊」(am immediate attack)錢其琛的答覆是:「這要視情況而定」。由于錢的回答不是 yes或no,而是有伸縮性的話語,美聯社的報導遂解釋為錢不排除攻擊的可能,因為問題中有「立即攻擊」的字眼,這篇由采訪國務院資深記者「該打」(george gedda)執筆的新聞稿,竟進一步解釋為「不排除先發制人」(preemptive strike) 。其實「立即攻擊」和「先發制人」無論是中文還是英文,都不是同義語,事后「該打」先生和記者討論這一引起軒然大波的電訊時表示,在媒体和錢問答的語言特定情況下,「立即攻擊」和「先發制人」是同一回事,而錢說「視情形而定」,隱含著「不排除」之意,以致這篇報導成了如美國賣神盾,中共不排除先發制人的頭號大新聞。公平的說,這個聳人听聞報導的責任在記者,翻譯的責任不大。可是如果錢不透過翻譯,能直接以英語作答,也許事情不會鬧得這么大,使兩岸三地的記者們雞飛狗跳。
因翻譯導致記者夸大報導的另一實例則發生于華府。廿三日中午(台北午夜)錢在「美中商業協會」發表演講,演說完畢,錢再度被問到美國售武給台灣的問題(包括神盾在內)。錢答覆說,在台灣地區已經有些麻煩,假如再送武器到那里等于「火上澆油」。傳譯把這個成語譯為 add fuel to the flame,大体不錯,可是在場的記者們仍把「火上澆油」這句話解釋為触發戰爭,盡管中文原文不帶火藥味。錢還在結語中說:「不愿在那儿見到戰火」。翻譯把戰火譯為flame of war,大概記者們听到 War一字,直接的反應遂成了賣武器是「火上澆油」,會引發戰爭。
最理想的情況是采訪記者們都懂中文,不必借助翻譯,因為再好的翻譯,也無法曲盡原意。近代翻譯大家嚴复說,「一名之立,旬月躊躇」,為了一個名詞的翻譯,有時都得思索十天甚至一個月,那即席翻譯,不假思索,怎么可能「信、達、雅」三者兼具呢。
錢其琛的隨從譯員很年輕,也稱職,但也有失常處。錢廿三日演講會的第一個問題是美國七年級(初一)一班學生們所提,他們想知道今天的大陸如何看待毛澤東。英文的問題很簡洁:How is Mao thought of today? 可能因為被動語气,加以主持問答的前國防部長施萊辛格的英語吐字不很清楚,以致翻譯完全譯錯,雖經听眾兩度糾正,錢的回答還是和問題頗有出入。錢作答時,為了掩飾毛生前的种种惡行,說是「人非圣賢,孰能無過」?翻譯將之譯為:「To err is human.」(凡人皆有過),簡洁而典雅,雖与原文不盡符合。美中不足的是把human念成了humane, 兩字只差了一個e字母,意思和發音卻完全不同,前者是「人的」或「人性」;后者是「仁道」或「仁慈」。To err is human 語出英國十八世紀詩人波普的誨人勸世的警句,緊接著to forgive divine (寬恕則是神),這句話現已成為英文里常用的成語了。
錢其琛老當益壯,不知他有生之年能否無須舌人而使于四方,不辱使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