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實藝術的生命力
【大紀元3月27日訊】
二十世紀是藝術的抽象時代,從印象派開始,藝術家們在抽象的路上愈走愈遠。表現主義之后,藝術家仿佛成了一群瘋子,誰的行為愈离譜便愈能顯示先鋒性。把《蒙娜麗莎》加上小胡子;把一把小提琴摔碎;自己坐在畫框里——都能构成一幅惊世杰作。后來出現了所謂的后人類、新物体、裝置藝術,用垃圾和廢品拼成作品成為一种時尚。曾經統治西方畫壇的寫實藝術變成守舊或大眾通俗的象征,凡是打算搞先鋒的畫家們對寫實這一套都不屑一顧。然而寫實藝術總是很頑強,總能通過不同的手段与現代人怪癬的愛好相溝通。除了馬克‧坦西,還有不少藝術家用具象手段、寫實技法達到了抽象層次,他們的奧秘就是使現實与幻想交融,以极真實的畫面造出一种虛幻的境界。一群十八世紀的印第安人站在峭峰上,用惊詫的目光眺望二十世紀大地。這是藝術家史密斯在大鹽湖創作的著名作品《防波堤》,畫面的技法非常寫實,色調猶如攝影效果,而情景卻是完全虛幻的。這种虛擬情景,畫中畫、劇中劇的手法,在文學作品和電影里早已屢見不鮮。烏納穆諾、卡爾維諾由于使用這种手法得心應手而享譽全球,博爾赫斯是以張揚人的超越現實的幻想,而成為拉美魔幻現實主義的啟蒙者。主張“現實与夢幻可以統一”是超現實主義的一面旗幟。在超現實主義者看來,現實生活只能調動人的非常表層的功能,而精神卻可以感應甚至超越宇宙的浩瀚与傳奇。寫實藝術在二十世紀末的藝術創作中重現昔日風采,它借助的,是一种身臨其境的幻境,一种最真實的夢幻。大約這也是對抽象到了藝術虛無之后的一种回歸吧。
(生活時報)
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