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大陸新聞

“殺人”游戲風行北京寫字樓

【大紀元3月26日訊】“走,誰去‘殺人’?”在北京一家寫字樓上班的王先生近來每逢下班必在辦公室高呼,應者如云。然后是一通紛亂的電話聲,或向家人請假,或拉朋友“入伙”。再然后,集体殺奔某飯館,吃一頓AA制的飯,玩几局“殺人”游戲。

中國青年報報道,“殺人”游戲是近來京城一些年輕人非常愛玩的一种群体智力游戲,主要在IT界、傳媒圈和一些外企風行。游戲的道具非常簡單,只需和參与者人數相同的紙牌或名片,其中有兩張是与眾不同的,誰抓到就是殺手。游戲一開始,裁判會宣布這是一個君子游戲,然后“夜幕降臨”,大家閉眼,當“黑夜”過去大家睜眼時,已有一個“好人”被“殺”,只能退出局外,“死不瞑目”地看著大家指認殺手,听被指認者進行辯護,在奮力抓出殺手的過程中,看著“好人”被“誤殺”,“尸橫遍野”。整個游戲熱烈而全無血腥和暴力。兩圈下來,一些原本不認識的人便已成了朋友。

在王先生組織的一局“殺人”游戲上,記者見到了曾在一家网站工作過的“孫悟空”,在這里,只有少數几個人知道他的真名字,他沒說,別人也沒問。“孫悟空”說,“殺人”游戲里有對人心理素質的考驗,“我覺得這是和別人相處的一個好方法,我是做市場推廣的,以前不愛和客戶吃飯,很難找到話題,說的都是最無聊的話,但玩‘殺人’游戲就不一樣了,有斗智斗勇的味道。只‘殺’了一次人,就像已經認識很久了一樣。”“孫悟空”覺得,這樣的游戲“對工作有幫助,現在我的臉皮厚了”。

《青年時訊》報記者賈雙林可以說是北京第一批玩“殺人”游戲的,也是此中高手。据他介紹,此游戲1999年由硅谷創業歸國的留學生傳到上海,1999年底在一次IT界的媒体見面會上傳到北京,2000年上半年是潛伏推廣期,也是一些公關公司活躍气氛的手段,2000年底在公關公司、記者圈、IT公司等形成高潮。今年大年初三他還在一個IT界的聯誼會上痛玩“殺人”。另一個關于“殺人”游戲的版本說,此游戲傳自文學界和話劇圈。

在“殺人”游戲中,人們經常犯同樣的錯誤,輕信、跟風、疏忽大意、欲蓋彌彰。人們經常把平時對某人的了解与游戲中的表現挂起鉤來,這种聯系在有的人身上百試不爽,一抓一個准,而在另一些人身上則完全失靈,平時的他与游戲中截然不同。人們在游戲中做成了另一個“自己”。這种成人游戲并不像它表現出來的那么簡單。它是一种放松的需要,是一种宣泄,一种愉悅;也是對年輕活力的一种訓練,把先天的潛能和支配、競爭的愿望訓練成确定的能力。

對于“殺人”游戲的流行,社會心理學家沙蓮香教授認為,從中可以看到人們思考方式上的變化。人們的思考方式正從現實空間轉向虛擬空間。它之所以先在IT界流行,是因為對于有上网經驗的人來說,虛擬空間和現實空間是相通的,是樂趣、苦惱的現實化反照。在這個游戲中,人們可以在真實的人際關系中表演不真實的事。現實空間不可能一下實現的事,可以在游戲的虛擬空間集中表現出來。在游戲中,你可以當個坏蛋,可以隨意“殺人”,這也是一种發泄。沙教授本著嚴謹的治學態度說,這可能是一個涉及傳播學、心理學、社會學領域的問題,并表示要繼續關注這一類現象。

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P華認為,人性中有一种原始的東西就是征服欲,在現代社會被壓抑,通過虛擬空間釋放。現在人工作壓力很大,游戲可以讓人們暫時退出社會舞台,緩解心理壓力,起到一個“安全閥”的作用。

這也許可以解釋為什么“殺人”游戲首先在工作節奏緊張的IT業、在精神壓力較大的腦力勞動者中風行。


    相關文章

    

  • (3/24/2001)    
  • (3/24/2001)    
  • (3/23/2001)    
  • (3/23/2001)    
  • (3/23/2001)    
  • (3/22/2001)    
  • (3/22/2001)    
  • (3/21/2001)    
  • (3/21/2001)    
  • (3/20/2001)    
  • (3/19/2001)    
  • (3/18/2001)    
  • (3/18/2001)    
  • (3/18/2001)    
  • (3/17/2001)    
  • (3/16/2001)    
  • (3/15/2001)    
  • (3/15/2001)    
  • (3/14/2001)    
  • (3/14/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