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富汗毀佛引發難民走私狂潮
【大紀元3月24日訊】自2月26日阿富汗塔利班最高領導人烏馬爾簽署“毀佛令”以來,塔利班進行的“毀佛行動”引起世人關注。盡管國際社會展開了一系列救援行動,但終未能制止悲劇的發生。
在4000名塔利班士兵四處毀佛的同時,形成已久的阿富汗文物走私現象隨之愈演愈烈。塔利班視古代非伊斯蘭文物為糞土,一些阿富汗貧民對之則青睞有加,隨手抄上几尊小佛雕或几塊大佛的碎片,就混入源源不絕的難民狂潮,干起了走私文物的行當。
“職業難民”生財有道
阿富汗難民大多喜歡往“友好鄰邦”巴基斯坦跑,盡管巴基斯坦為減輕重負不斷對難民進行遣返,但一些“職業難民”去了又來,怎么也赶不走。倒不是因為在巴基斯坦的生活如何輕松自在,而是在這來來往往的潮流中,“職業難民”們不斷開創著生財之道。
以聯合國為首的國際社會在對塔利班實施制裁的同時,也不斷對寄居在巴基斯坦的阿富汗難民提供人道主義援助。但細心的人們發現,頭天發到難民手中的食用油等生活物資,次日就堂而皇之地擺在了阿富汗市場的各家店鋪里。塔利班發起“毀佛行動”以后,一些頗有頭腦的阿富汗難民又將目標瞄准了白沙瓦的古董市場。
古董商的天堂
白沙瓦的古董市場,堪稱古董商和文物購買者的天堂。由于阿富汗難民對帶來的佛像和其他文物根本不知价值几何,古董商隨便給几個錢,就能獲得無价之寶,轉手便是一本万利。納斯爾‧阿哈邁德就在這里開著一家店鋪。
初來乍到者走進他的鋪子,入眼的也許只是些平庸之物。只有碰上了有錢有誠意的買主,納斯爾才會將他們引到店鋪盡頭,打開一道暗藏的夾門,進入一個昏暗又帶著霉味的暗室。納斯爾這時會不無自豪地對尋寶的顧客說,“歡迎進入我的私人博物館。”暗室里陳列著從阿富汗走私進來的一尊尊小型佛雕,更令人稱奇的是一尊古希腊的陶俑。納斯爾說,這是當年亞歷山大帝王遠征中亞時遺留的古寶。納斯爾還對已經瞠目結舌的顧客說,“在我這里,不論你要大佛還是小佛,都是小事一樁。至于你如何帶出巴基斯坦,就要看你的造化了。”
商机無限 市道低迷
盡管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塔利班明令禁止文物走私,但擋不住難民潮的洶涌。特別是塔利班實施“毀佛行動”之后,斯里蘭卡等國仍表示愿意收購大佛殘片,以現代科技重塑佛身,使得白沙瓦古董市場出現的阿富汗走私文物如雨后春筍,競相涌現。這倒使古董商們傷透了腦筋,以往物以稀為貴,現在只能低价出售。不僅如此,由于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繼續對巴基斯坦實施經濟制裁,与塔利班有著解不開的本‧拉登仇結,近年來光顧白沙瓦古董市場的日本人和歐洲人少了許多,走私文物的行情一時陷于低迷。
納迪爾‧汗原先是白沙瓦古董市場經營古錢幣的店主,最近也隨大流做起了古佛像生意,但他直嘆生意難做。一是外國的買主來的少了,二是阿富汗難民帶入的文物實在太多,他根本沒有地方收放這些文物,特別是佛像的真偽難辨。早先做古錢幣生意,還有書可考,知道出自何代何地,价值几何,但對阿富汗難民送來的佛像,他只能請教行內人士:是立佛珍貴呢,還是臥佛好賣。
市道的低迷還不止于此。在鄰近的塔克西拉,巴基斯坦人向來以大量制造仿古文物著稱。白沙瓦古董市場的一些商家為避免血本無歸,不得不將阿富汗走私文物的价格一讓再讓,甚至与塔克西拉生產的仿古文物价格不相上下。
愛國情怎敵走私潮
對當前猖狂的文物走私現象,阿富汗的一些歷史与考古學家痛心疾首,但又愛莫能助。他們曾考慮將幸存的文物從原地搬走妥善保護,但一想這樣只會使文物喪失原有价值。而如果對幸存的文物听之任之,恐怕這些文物會盡遭塔利班的荼毒。
來自阿富汗的古董經銷商嘎茲納維同樣有著一番愛國情怀。他對塔利班的“毀佛行動”譴責了一通之后說,作為一個阿富汗人,他不會支持和鼓勵任何人從阿富汗拿走一尊佛像。那些佛像屬于我們的國家,是我們歷史的一部分。如果我得到一件古代文物,我宁愿善加保存也不會出售。說完這些,嘎茲納維充滿深情地回頭看了他的鋪子一眼,里面滿是古代伊朗、阿富汗、希腊和伊斯蘭時代的文物。他的口气突然軟了下來,摸了一遍自己的胡須說道:“但我是一個商人,如果全家都到了挨餓的境地,我也沒有辦法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