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其琛訪美暴露中國領導人的憂慮与困境
【大紀元3月23日訊】錢其琛訪美,由于一句「不排除先制性攻台」的媒体傳言,立即触動了中、美之間有關美國對台軍售的敏感神經。虛虛實實,雖然隨行的中共外交部發言人章啟月有所說明,但也未完全澄清。不過,据中國時報23日新聞分析,中共高層人士近期一再嚴厲告誡美國對台軍售(尤其是出售神盾艦)要懸崖勒馬,相當程度反映了中共當前對美外交的憂慮与困境。憂慮是,成敗難卜。困境是,籌碼有限。
只是,在憂慮与困境中,錢其琛主動提出的訪美計划,目的畢竟在加強与美國布希新政府領導層的溝通与了解,執行江澤民的「「增加信任、減少麻煩、發展合作、不搞對抗」的對美方針。不過,錢其琛抵達美國前后,在北京与美國陸續發生的事件,包括「先發制人」的說法、高瞻的被捕、中共外交部抨擊美國會阻扰申奧等,均使錢其琛之行陷入了雙方對立情結之中,爭議性也日益升高。
尤其是,布希政府對台軍售可能進一步升級的傾向,以及布希政府團隊對中共似較強硬的立場,均使錢其琛此趟加強美、中高層關系為主軸的友好之旅,有可能轉變為雙方的一場政治較量。以目前的發展顯示,錢其琛或有可能在神盾艦售台個案上對美施壓成功,但是美國對台軍售的進一步升級,其實很難阻擋。原因并不复雜,美國行政部門受到「台灣關系法」的約束、美國与中共制度上的對立本質、其他相關的戰略考量等。更直接的說,正如美國務院發言人所言,美國不會就對台軍售与中共諮商,完全掌握了主動權。
事實上,自從中共推行改革開放二十多年以來,中共的對美政策就一再陷于兩難,軟硬難以拿捏。總不能再像過去一樣,充滿了無產階級革命豪情,動不動就高喊打倒「美國帝國主義」,表達對美帝的憤慨。如今,為了國內經濟發展的需要,往往必須寬容大度,即使發生美國戰机轟炸中國大使館的事件,也不能不見好就收。這并非僅江澤民如此,鄧小平時期,鄧也提出了「冷靜觀察、沉著應付、穩住陣腳、韜光養晦、決不當頭、有所作為」外交戰略方針。鄧、江兩人,均希望以穩定國際形勢,尤其是美、中雙邊關系,藉以建立一個有利于中國經濟發展的國際和平環境。毋庸置疑,鄧小平与江澤民延續長達二十年的對美和解政策,相當程度奠定了當前与未來大陸經濟發展的基礎与勢頭。
因此,只要中共領導層繼續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中共領導人就很難調整「發展合作、不搞對抗」的對美方針与政策。更直接的說,當前大陸的經濟發展,很難沒有美國龐大市場与相關科技与服務的支持。中共過去每次在美國國會對其進行最惠國待遇審查時,總會面臨美國提出的若干不盡合理的貿易條件,中共雖然一再表達強烈不滿,但最終仍不得不予以遷就,主要原因即在于,中共在經濟實力上無法与美國對抗。即使當前,無論是江澤民、朱噷基或錢其琛,也一再強調「中國与美國沒有理由成為對手或敵人,我們有很多理由成為朋友和伙伴。」交好之情,溢于言表。
其實,在美國對台軍售問題上,中共也面臨同樣的困境,中共在軍事上沒有能力制裁美國。美國与中共的軍事實力、軍事科技与裝備等方面相比較,基本上不在同一個檔次。除非中共領導人「迫不得已」,必須無視于這樣的客觀事實。而這個「迫不得已」的根源,正是台灣問題,可以說,台灣問題是現存可以預見唯一可能動搖中共對美務實政策的因素,這也就是中共領導人常說的,「台灣問題是中美之間最重要、最敏感的核心問題」。台灣問題之所以敏感,在于它屬于中國民族主義的范疇,屬于中共領導人的「神主牌」,只要民族主義不式微,「神主牌」就不可能被揚棄,而台灣問題涉及的中國民族主義的敏感神經,其「敏感度」就不言可喻。除此之外,還看不出中共會改變現行的「和平与發展」的建國方針。
客觀的說,神盾艦所衍生的美中關系問題,与其說是軍事問題,不如說是政治与外交問題。原因极可能是,中共領導層將神盾艦問題上綱上線到「李登輝訪美」事件的高度,才會出現有點反應過度的現象。就本質來看,如果真認為台灣擁有神盾艦就可能搞台獨,那就陷入了「唯武器論」的另一個极端,那离「和平統一」的原則就太遠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