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環球好評

美國政府為何与微軟較勁?

【大紀元3月23日訊】人們可以高度贊賞法官堅持司法獨立,維護公平正義的立場。任何一家企業,甭管它再成功,也絕不能超越于法律之上。可是,將微軟一拆為二的過重懲罰,從常識上看卻是令人費解的。

●一拆為二令人費解

如果只是簡單地將微軟一拆為二,實際上并沒有解決微軟視窗壟斷市場的關鍵性問題。聯邦法官和政府律師至少應當懂得這樣一個簡單道理,將微軟一拆為二后,那個經營操作系統業務的公司,仍然會繼續處于市場壟斷地位。而將這個操作系統公司進一步拆散消弱,在個人電腦操作系統領域開放市場,引入競爭,則完全是天方夜譚。

与石油大王洛克菲勒這种傳統型的資本家不同,比爾‧蓋茨是靠知識起家的“知本家”。微軟在操作系統領域的壟斷,實際上是一种知識壟斷。在知識經濟時代,有知識肯定有机會賺大錢,有大錢卻不一定能玩得轉知識。操作系統具有耗資巨大,研制周期長,對硬件、應用軟件和普通用戶影響极大,技術難度高等特點。為了推出視窗95,微軟早在1988年就已調集數千名電腦軟件精英攻關。如今的視窗2000,已是源程序達4000万行,指令上百万條,空前复雜而艱深的知識集成。這种知識的壟斷,不是一時半會儿能輕易打破的。而強迫微軟公開視窗2000的全部源程序,那實際上無异于在高科技領域“打土豪、分田地”。

有人舉出美國政府當年按地區划分原則拆散AT&T公司,開放長途電話業市場競爭的先例支持拆散微軟。然而,長途電話業和操作系統完全是兩碼事。長途電話業因高速度、大容量的光纖通訊网有足夠的空余容量,使小公司得以批發大塊長途電話時間,然后以低价零售,使消費者因市場競爭而獲益。

但是,操作系統圈內人士几乎一致認為,如今即使政府強迫微軟“開放市場”,奉送巨額研制資金,也不可能有哪家公司能在短短几年內研制開發出价格使消費者可以接受,穩定性和可靠性可与微軟視窗媲美,在軟件開發業能像視窗一樣成為公認的產業標准,商業方面可与微軟下一代視窗系統競爭,產品質量受全球消費者信賴,并且与現有硬件和軟件系統100%兼容的個人電腦操作系統。

新聞媒体和華爾街一度把開放源代碼的操作軟件Linux炒得很熱,似乎Linux有朝一日能取代微軟視窗。實話實說,指望Linux取代視窗,只是外行的一廂情愿。Linux是一种主要用于中、小型服務器(Server)和工作站的操作系統,根本就不适用于以普通用戶為對象的個人電腦。

据2000年5月1日《今日美國》報導,紅帽(RedHat)總裁羅伯特‧楊(RobertYoung)坦言,Linux的主攻方向是中、小型服務器市場和掌上型電腦市場,而不是個人電腦市場。實際上,從應用軟件支持率、易操作性、可靠性、穩定性和售后技術支持等方面看,Linux与微軟視窗在個人電腦市場上根本就不是同一個檔次的對手。誰都知道,如果沒有成千上万的應用軟件支持,一個操作系統再好也是白扯,而應用軟件支持率极低恰恰是Linux難以克服的致命弱點。當微軟帝國官司纏身,風雨飄搖之時,紅帽股票卻從150美元高點慘跌到20美元左右,即是Linux缺乏競爭力的一個明証。

更為現實的是,在互聯网革命時代,無線上网、寬頻网絡、無硬盤网絡電腦等創新技術風起云涌,連微軟都已做出向互聯网全面轉進的戰略調整,還有哪家公司會傻乎乎地往個人電腦操作系統這种夕陽技術領域扔錢?即使費勁巴拉地整出了點新玩藝儿,有誰會冒文件不兼容和系統崩潰的危險去更換操作系統?難道只有在操作系統領域人為地制造群雄并起、山頭林立、標准混亂的局面,讓應用軟件開發商和普通用戶無所适從,才符合消費者的真正利益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回首20年來微型電腦的整体功能以令人難以置信的速度增長以及售价的急劇跌落,微軟和英特爾在標准化方面的貢獻是不可磨滅的。

●消費者可能淪為冤大頭

實際上,假設拆散微軟后真能出現一家能与微軟競爭抗衡的公司,消費者也未必就能從市場競爭中獲益。

据美國學者、《贏家,輸家和微軟:高科技領域的競爭与反壟斷》一書的作者斯坦‧萊伯維茲(StanJ.Liebowiz)估算,如果全球電腦軟件厂商都按兩种操作系統標准重复開發功能相同的軟件,最初3年的額外成本將高達300億美元,而厂商自然會把成本轉嫁到消費者身上。此外,由于面對新的競爭對手,那個分割出來的操作系統公司,完全有可能放棄原來的价格限制,提高視窗的售价。

麻省理工學院教授克魯格曼(PaulKrugman)2000年4月26日在《紐約時報》撰文指出,微軟案的關鍵,并不在于有罪或無罪,而是可行性(Practicality)問題,即便比爾‧蓋茨違法,也不能采取傷害普通大眾的懲罰措施。

美國司法部支持拆散微軟的另一個論點是,一拆為二后,那個經營應用軟件業務的新公司將會推出Linux版本和UNIX版本的辦公室大全(MSOffice),此舉將會使這兩种操作系統迅速獲得強大的實力与視窗競爭。

可是,這种論斷從常識上看同樣是令人費解的。首先,因擔心苹果退場不玩了,微軟多年前就已開發出針對苹果操作系統麥金塔(Macintosh)版本的辦公室大全。事實証明,此舉并沒使麥金塔操作系統額外增強了与視窗競爭的實力。其次,Linux和UNIX都是主要用于服務器和工作站的操作系統。在絕大多數高科技公司,昂貴的服務器一般都被放置在恒溫隔音和只有少數專業人員憑借密碼才能進入的服務器專用工作間中,有哪位軟件工程師會在服務器上鼓搗Excel和PowerPoint軟件呢?法官和起訴律師們是真的不懂電腦常識還是在故意裝糊涂?最后,多數高科技業人士認為,簡單地將微軟一拆為二后,MSOffice部門作為微軟最賺錢的部門,因不再會被微軟其它部門挪用贏利,其實力和壟斷地位將更加穩固。最終結果很可能是一個微軟霸王搖身一變成為微軟和微硬兩個霸王。而普通消費者又能從中得到什么好處呢?

如果將微軟一拆為二,不僅探險家瀏覽器將無法与視窗搭配,原來一直免費附帶的多媒体、日歷、計算器、游戲、圖畫本等應用軟件都將被踢出視窗,這意味著消費者必須花錢分別購買這些軟件,因而要付出更高的价格。此外,微軟投入巨資研制的語音識別應用軟件一旦成功,也將無法應用于視窗系統,使新一代聲控界面操作系統革命的成果化為泡影,以跨平台功能集成化為特征的下一代微軟視窗(NGWS)可能將永遠無法問世。還有,將微軟拆散后,如果因股票大跌使股票期權形同虛設,微軟將無法保留素質一流的軟件技術精英,那么依賴微軟技術支持的用戶將會大吃苦頭。最后,在微軟案第一回合的較量中,微軟和美國司法部都花了大約1000万美元的訴訟費。司法部那邊是納稅人的銀子,不花白不花。微軟這邊肯定會將巨額訴訟費打入成本,把損失轉嫁到消費者身上。在這場世紀大案中,消費者有可能淪為真正的冤大頭。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美國經濟學家米爾頓‧弗里德曼批評道:“打這場官司勞民傷財。科技的進步,比法庭的步伐要快得多。到這場官司了結時,誰會知道信息產業的局面是啥樣?肯定已是面目全非。邀請政府的官僚來調停,你就請來了未來的管制。”

●市場競爭与政府角色

在以高科技和信息產業為主体的美國“新經濟”中,企業對市場壟斷地位的狂熱追求已成為一种值得注意的新現象。高科技產品雖然在研制階段具有高投資、高風險等特點,但由于數字化和网絡化的优勢,定型產品的生產制造和運輸不過是簡單复制和网絡數据傳輸。因此,產品一旦能夠成功地占領市場,由于邊際成本近乎于零,即使大幅度降低价格仍然可以獲得巨額利潤。這樣,市場競爭的重點已不再是价格競爭,而是創新發明和超越陳舊技術的競爭。

此外,當代高科技領域超乎尋常的飛速發展和空前激烈的競爭,已使某一家企業長期占据自然壟斷地位、輕易獲取壟斷利潤的局面被打破。微軟和英特爾這些壟斷企業的日子其實并不好過,其自然壟斷地位只是暫時和脆弱的。如果在創新發明和技術超越方面稍有閃失,微軟和英特爾都有可能像當年的電腦巨人IBM一樣虎落平陽。

在21世紀的今天,高科技企業憑借技術創新,千方百計地占据市場壟斷地位,而層出不窮的科技創新又不斷打破原有壟斷,推動价格的不斷下跌和消費需求的持續增長,形成一輪又一輪的市場競爭和產品創新,已成為美國“新經濟”的一大特征。謝爾曼反壟斷法這种百年老例,顯然已需要依据21世紀市場競爭的新情況和新問題加以修訂。

對微軟案的審理,顯然將對美國21世紀的高科技產業政策產生重大影響。如果無視市場競爭的新情況和新問題,一味過重地懲罰微軟,開了政府以空前規模干預高科技產業的先河,無形中將會使高科技產業中的冤家對手們養成官商勾結、依賴政府插手這种不正當競爭的思路,大伙儿以后都不會有好日子過,思科、英特爾或美國在線很可能就是政府下一步收拾的對象。

微軟仗恃壟斷力量將有開拓性的小公司踢出市場固然不是好事,但政府動用行政和司法手段干預自己一無所知的高科技產業,其結果可能更糟。政府在市場競爭中的理想角色應是競賽場看門打更的守夜人,而不是出場掐架、扶弱鋤強的英雄好漢。

實際上,高科技產業瞬息万變,互聯网發展一日千里,市場本身自有其調節功能。1993年,比爾‧蓋茨對美國在線老板斯蒂夫‧凱斯(SteveCase)揚言:“我可以買下你公司的20%,也可以買下你的全部。或者我可以自己進入市場,然后埋葬你。”迄今,微軟連美國在線的1%都未能買下,倒是美國在線在競爭中不斷壯大,先是以42億美元收購了网景,接著又以1600億美元天价兼并了全球第一大媒体公司時代─華納集團,成為互聯网領域的巨無霸。

微軟雖然打敗了网景,奪取了瀏覽器市場的控制權,但微軟在互聯网領域的控制力不升反降。事到如今,比爾‧蓋茨才意識到,互聯网遠比預想的要宏大,瀏覽器只是個軟件而已。微軟拼死与网景掐架,試圖以軟件控制互聯网,實際上是犯了戰略性錯誤。如今不是网景,而是微軟目標之外的美國在線、雅虎(Yahoo)、亞馬遜(Amazon)和電子灣(eBay)等成了互聯网領域的主角。网景的被兼并,美國在線的崛起,微軟神話光環的失色,正是市場競爭和調整的結果。

靠高科技企業支撐的美國“新經濟”和華爾街股市,表面上風光無限,實際上已危情暗伏、險象環生。微軟在高科技企業中處于牽一發而動全身的特殊地位,微軟視窗与很多高科技公司有著一損俱損、一榮俱榮的复雜關系。康帕(Compaq)和戴爾(Dell)所在的德克薩斯州,就堅決拒絕加入起訴微軟的行列。如果政府不計后果,愣要強制拆散微軟,將有可能對美國經濟、信息產業和全球消費者造成無法預料的衝擊。人們擔心,如果讓政府里那些缺乏高科技背景的法官和律師瞎折騰,一旦在高科技企業中引發負面的連鎖反應,真到那會儿恐怕哭爹喊娘也來不及了。

在現代科技、市場机制、法律制度和政府角色這四大体系的糾纏和混戰中,究竟應當如何審理微軟被控壟斷一案,將是令美國上訴法院和最高法院頭疼的一道世紀難題。

摘自南風窗雜志第三期


    相關文章

    

  • (3/23/2001)    
  • (3/22/2001)    
  • (3/22/2001)    
  • (3/21/2001)    
  • (3/21/2001)    
  • (3/20/2001)    
  • (3/20/2001)    
  • (3/20/2001)    
  • (3/19/2001)    
  • (3/18/2001)    
  • (3/18/2001)    
  • (3/18/2001)    
  • (3/16/2001)    
  • (3/16/2001)    
  • (3/16/2001)    
  • (3/16/2001)    
  • (3/16/2001)    
  • (3/15/2001)    
  • (3/15/2001)    
  • (3/14/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