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3月22日訊】 你肯定想不到,右邊照片中的這具人骨架已在地下埋藏了起碼3000年。本月初,這具商代的人骨架在番禺南沙鎮鹿頸村大角山西麓坡腳下的古沙丘上被發現,是廣州地區迄今為止發掘出的最早的完整的人骨架。經初步推斷為成年男性,骨架現高1.65米,目前已連墓整取送至中國社科院考古所研究,希望能复原當時的“廣州人”的模樣。
新快報消息,据廣州文物考古所所長馮永驅介紹,由于廣州是酸性土壤,埋在地下的尸体极難保存,該人骨架所以能保存得如此完整,与遺址中發現的大量的廢棄貝殼极有關系——正是這些富含鈣質的貝殼,使這個骨架被鈣化以致能保存至今。而從地形上看,該遺址位于南沙島的一端,三面環海,在歷史上是個海灣。据猜測,商代時期這里的居民以漁獵為生,食物中廢棄的貝殼集中堆放在尸体所在的墓地上,形成了适合骨架保存的“貝丘”。
左圖說明:這是由貝殼打磨而成的飾物,商代人同樣有愛美之心。
新快報記者昨天下午在發掘現場了解到,整個遺址面積約1万平方米,是廣州市首次發掘的沙丘遺址。它位于一個在建的厂房工地中,目前已挖至第三層,深約1.5-1.8米。遺址首層為近現代遺存,第二層為明清層,稍下有唐代的堆積,第三層就是商代中期遺存。据推測,再下就應是商代早期的遺跡了。
据報道,該遺址目前發掘面積達1200平方米,其南區發現有堆積异常丰富的陶片層,包含大量的陶片、石塊、紅燒土、貝殼等。出土及采集的有石、骨器百余件,陶片數万片。其中有望复原的陶器有數十件,石器包括有肩或有段的斧、錛、穿孔石鏟、鏃、刀、礪石等,陶器的种類和器型較多,以圜底器、圈足器為主。不過,除上述骨架的4件隨葬陶器較為完整外,別的陶器損毀較嚴重,這与遺址离地表較近以及人類長期在此生活和耕种有關。
就目前所揭露的情況來看,這是廣州至今發現的堆積最厚、出土器物种類最多、文化內涵最丰富的史前遺址,在環珠江口一帶都是不多見的。該遺址的發掘不僅為廣州史前研究提供了重要資料,對于研究環珠江口區域新石器時代晚期至商周時期的考古編年、社會歷史進程和文化面貌也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