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蘭英從藝60年
【大紀元3月11日訊】 說起郭蘭英,上至白發蒼蒼的老人,下至上學的孩童几乎都听過她的歌。郭蘭英的歌從解放前唱到解放后,從戰爭時期唱到建設時期,几乎革命的任何一個時期都有郭蘭英的代表作品。在這一點上沒有任何一個人能夠与她相提并論。甚至在一些歷史記錄片中也會不止一次地使用郭蘭英的鏡頭。她是中國民族新歌劇的杰出代表人物。至1994年,郭蘭英從藝60年。我應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的邀請,拍攝“郭蘭英從藝60年”晚會的台前幕后,得以親眼目睹這位藝術大師的風采。 那天,她給參加晚會的學生排練,就在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一個拐角處的樓道里。
當記者提前半小時到現場,老太太已經到了。她正在一聲不響地掃著地,腳上換了一雙平底鞋。一旁的椅子上整整齊齊地放著她換下的衣服、鞋子、書包。不一會儿,夢鴿、万山紅等人都來了。和師傅一樣,她們也都換了鞋子和衣服。
按說這幫人也都是明星、大腕,出了門也都是前呼后擁的。手底下的學生、崇拜者也都有一大堆。可在郭蘭英老太太眼前,個個都像是還沒出道的小學生。
彭麗媛是最后一個到的,但并沒遲到。老太太什么都沒說,可臉子卻撂下來了。一轉臉,“夢鴿,你先給我唱一遍《搖籃曲》。”后來一打听,這叫“蹲熟儿”。老太太一看彭麗媛風風火火的架勢跟赶場似的,就先讓她在一邊“落落開”,降降溫。果然,這位當年的小郭蘭英的确有定力。從車水馬龍的大街上,突然拐進幽靜回腸的排練廳,還沒回過神來,估計她也是怕遲到,跑了几步。坐在這儿讓夢鴿《搖籃曲》一晃悠,立馬踏實了。
《白毛女》是晚會的重中之重。万山紅跟著老太太,從出場前的感情醞釀到上場后的舉手投足,唱腔亮相,老太太手把手的教,万山紅如飢似渴的學。老太太在前面邊唱邊走,徒儿踩著調門眼在后面。那個認真程度几乎在排練場絕跡了,連跑到什么位置、眼神往哪看,腳尖衝著什么方向都排練了好几遍,就甭提別的了。
師徒一直排練到12點多才收了工。臨了儿。郭蘭英嚴肅地說:“以后排練請穿便鞋,不要穿高跟鞋。崴了腳,上不了台。高跟鞋再高也沒舞台高。”那天的晚會特別隆重,演職人員各自都恪盡職守,誰也不敢掉以輕心。
演出節目從解放前,進行到了打倒“四人幫”。一曲《繡金匾》把觀眾帶回了1976年。毛主席、劉少奇、朱德、周恩來都曾接見過郭蘭英,郭蘭英怀著對領袖們的無比怀念之情,用陝北小調歷數老革命前輩的丰功偉績。這位7旬老太太淚流滿面,歌聲委婉高亢,攝人心扉,在場觀眾無不動容。演出效果极好。要不是李光羲的《祝酒歌》緩解了一下气氛,觀眾的情緒還真有點收不住。
郭老太太從一到后台就開始醞釀情緒,和誰都不說話。上台時,她的步子是經過事先測量的。當老太太剛走到台中間,前奏曲正好結束,她轉過身來張嘴就唱,不赶也不等。出台時步子走得很慢,像是遺体告別會的步點儿,一下把觀眾的情緒就悶住了。再加上那金匾也是好几繡吶。一繡、二繡等到了三繡周總理的時候,郭老太太不僅是淚流滿面而且還聲音顫抖還帶著哭腔。加上郭老太太起伏跌蕩呼之欲出的唱腔,100個人里面有99個得落淚。
老太太在雷鳴般的掌聲中接受群眾獻花,并一再謝幕。這所有的一切都是精心策划、万無一失的。
這戲做到這份上可就算是做到家了。
難怪郭蘭英的藝術生涯60年不衰。
郭蘭英藝術簡歷:
郭蘭英,中國民族新歌劇的杰出代表人物。
郭蘭英,1946年參加華北聯合大學文藝工作團,成為一名革命文藝工作者,1948年首演《白毛女》中的女主角“喜儿”獲得成功。1956年為電影《上甘岭》配唱插曲《我的祖國》。1976年在慶祝粉碎“四人幫”文藝晚會中演唱《繡金匾》。
郭蘭英在60年的從藝術生涯中,不懈地努力探索,為我國民族歌劇表演体系的建立和民族演唱藝術的發展做出了開拓性的貢獻。她塑造的喜儿、小芹、胡蘭子等光輝奪目的舞台藝術形象,受到廣大群眾的喜愛。她深入生活,在全國各地巡回演出;她遍訪五大洲各國,傳播中華民族文化藝術,多次受到國內外的藝術嘉獎。
1982年,郭蘭英告別舞台,在中國音樂學任教。
1985年,她開始在廣東番禺創辦民族藝術教育事業。
1987年,建立“郭蘭英藝術學校”,并出任該校校長。
2000年。在福建泉州為參加國際木偶節的中外嘉賓獻歌,激情不減當年。
郭蘭英,為了民族文藝事業,奮斗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