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今的俄羅斯人如何對待列宁
【大紀元3月10日訊】 十年前,蘇聯瓦解后,俄羅斯改換國旗,列宁格勒易名,無數列宁大型雕像被推倒。三年前,記者曾去圣彼得堡訪問(前列宁格勒),已再也見不到列宁的雕像。美國人很會鑽空子。他們從俄羅斯買回一尊斷了腿的列宁雕像,放在華盛頓市區的“新聞博物”前的“自由廣場”展出。在列宁的故鄉見不到列宁的雕像,而在美國見到了列宁雕像,卻被最恨他的人用來作宣傳,真是百感交集。
十年是一段不長不短的時間。俄羅斯人民大約已從狂熱轉變為冷靜。不久前的一項民意調查顯示,許多俄羅斯人認為,列宁仍是創建蘇聯的革命先驅,是俄國20世紀的第一位風云人物。這項調查訪問了1500人,結果列宁得票最多。一至認為他是國家在20世紀的最重要人物。第二位竟然是斯大林。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薩哈羅夫排在第三位。第四位是全世界第一位太空人加加林,之后的第五位才是蘇聯的第一位總統戈爾巴喬夫。
列宁墓前途未卜
如今,列宁墓還聳立克里姆林宮前的紅場。三年前,記者曾前往拜謁。陪同在旁的本報駐俄羅斯記者劉剛說,列宁墓的前途難以逆料。葉利欽早就想遷走,只是怕犯眾怒,才遲遲沒有動手。
去年底,俄羅斯決定在蘇聯國歌的旋律填上新詞,作為俄羅斯新國歌以后,列宁遺体的問題就又提上了議事日程。日前,俄羅斯《今日報》寫道,現在無論是右派,還是左派都期待著總統回答:列宁遺体怎么辦?普京什么也沒說,其他人正在發表意見。俄羅斯科學院院士伊利亞‧茲巴爾斯基突然改變了自己原先的主張。他的父親就是大名鼎鼎的鮑里斯‧茲巴爾斯基,在列宁逝世56天后,与另一位防腐專家給列宁的遺体作了防腐處理。茲巴爾斯基對《國際文傳電訊》記者說,時代不同了,列宁的遺体是蘇聯時代的一种象征,應該讓遺体入土。不過,如果埋葬列宁遺体會引發社會動蕩,最好先等一等。親克里姆林宮的“團結党”議會党團領導人格雷茲洛夫說,社會上對埋葬列宁遺体的問題還沒有思想准備。右派要求把列宁遺体從墓里清除出去,說把前蘇聯國歌作為俄羅斯國歌的旋律總得有所補償。左派則呼吁保護文化遺產,說右派的建議是“小販的惡習”。不管怎樣,普京總得做決定。普京偏向哪一方面,都有造成社會分裂的危險。從种种情況判斷,克里姆林宮已決定還是像決定國歌一樣,看多數人贊成左派的意見還是贊成右派的意見。
斯大林的遺体已于1961年移出紅場列宁墓,安葬在克里姆林宮牆下。
一部有爭議的電影
在人的心目中,《列宁在1918》的記憶猶新。日前,俄羅斯上映了一部描寫列宁晚年的新電影,影片中列宁的形象不再是英明威武的革命領袖,而是個無助垂死的病人。這部遭致爭議的影片由索庫羅夫執導和編劇,取名《公牛》(Bull),因為列宁的生日是在4月22日,屬金牛座。這部新電影還在法國康城影展中奪得最佳編劇獎。
我們應該承認,無論前蘇聯還是中國民眾,對于列宁在1922年第一次中風直至兩年后逝世的那段日子,一直知之甚少或一無所知。蘇聯瓦解后,俄羅斯報紙發表了一張列宁坐在輪椅上一臉無助的照片。之后,列宁患病的情況和所受的待遇也逐漸透露出來。索庫羅夫就是從這些僅有的紀錄出發,用電影創作填補這段歷史空白,展現了列宁的另一面。
在影片中,列宁患病后,住在莫斯科附近高爾基的家中等死,生活完全与外部世界隔絕,時時刻刻都被秘密警察監視。只有他的妻子和妹妹照料他。列宁只能無奈地回憶1917年的十月革命如何如何,甚至惋惜一場轟轟烈烈的革命淪為后來的恐怖統治,還有為“沒一個政治局成員會寫合乎語法的東西”而乾著急。 更令人震撼的一幕是,當列宁的繼承人斯大林一次去探望他時,列宁竟然懇求斯大林說服蘇聯共產党中央委員會,讓他服毒,以求一死。列宁說,与其坐看身体和道德慢慢地衰敗下去,不如早死。
許多老一輩俄羅斯人對《公牛》表示憤慨。他們說:“絕對沒有理由將一個如此偉大的歷史人物,描寫成一個衰弱的老人。對我們這一代人來說,這簡直是暴行。”一位67歲的退休女士說:“即使列宁的晚年歲月果真如此,我也不想知道。”但一位22的學生基里宁說:“這部電影很好。列宁同時表現得既可怜和令人害怕,他是個垂死的人,完全無助孤單,但自己又拒絕接受現實。”俄國導演索庫羅夫承認,《公牛》有不少創作成分:“我們不是想拍一部紀錄片,或百分之百地尊重歷史真相。” (聯合早報)
相關文章